道路专用沥青冷补料是用于道路修复的常温材料,主要用于快速修复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凹坑、裂缝、松动等疾病。可直接在常温下使用,无需加热,施工简单,、耐久性强等特点。详细介绍:
定义和特征
1. 定义
道路专用沥青冷补料是常温修补材料,由基质沥青、改性剂、添加剂、填料(如石粉、石英砂)和集料(如碎石)混合而成。其核心是通过改性技术提高沥青的粘度和低温性能,使沥青在常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粘结性和防水性。
2. 特点
常温施工:无需加热,直接摊铺,适用于紧急修复和低温环境。
附着力强:与原路面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良好的防水性能:有效防止雨水渗透,保护路基。
耐久性好:抗老化,抗裂性好,能长期承受车辆荷载。
节约能源:无有害气体排放,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修补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桥梁伸缩缝等。
第二,组成成分
1. 基质沥青:
高粘度沥青是一种基础粘结材料,具有防水性和粘结性。
2. 改性剂:
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提高低温延展性和抗裂性能。
橡胶粉:增强弹性和抗疲劳能力。
增粘剂:提高沥青的粘度和内聚力。
3. 添加剂:
抗剥离剂:增强沥青与集料的附着力,防止剥离。
稳定剂:延长储存期,防止材料分化。
4. 集料:
粗料(碎石):支撑强度和骨架,粒径一般为520mm。
细料(石粉、石英砂):填充间隙,提高密度。
5. 填料:
例如石灰石粉、水泥等,用来调节材料的流动性和硬化速度。
适用范围第三
1. 路面修补:
对沥青路面的坑槽、裂缝、松散、沉陷等病害进行修补。
局部破损修复水泥混凝土路面(需先涂界面剂)。
2. 特殊场景:
道路应急修复(如突发坑槽、交通事故后快速修复)。
在低温或雨雪天气下进行抢修(传统热沥青需要高温加热,冷补料更适合)。
小修理工程(如人行道、停车场、小区道路等)。
3. 结构部位:
修补桥梁伸缩缝、隧道进出口、检查井周围等易损区域。
四是施工工艺
1. 基层处理
清理坑槽:
清除坑槽内的松散物、杂物、泥浆,保持干燥清洁。
如果坑槽内有积水,需要用风扇或吸水材料吸干。
钢丝刷或清洁剂可用于处理油污、灰尘等污染区域。
修整坑槽:
切割坑槽边缘,形成整齐的矩形或方形,坡面应垂直或略微倾斜(避免出现垂直墙面)。
2. 涂刷界面剂(可选)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老沥青路面,建议涂抹界面剂(如乳化沥青、环氧树脂底胶),增强附着力。
在进行下一步施工之前,界面剂需要完全干燥。
3. 填装冷补料
分层填筑:
采用“分层填筑、逐层压实”的方法,每层厚度不超过5cm。
较深的坑槽,可以多次填充,每次压实后再填充上层。
压实操作:
采用平板振动器、压路机或人工夯实,确保冷补与坑边紧密贴合。
压实后,表面应平整,略高于原路面(约1~2mm),防止雨水积聚。
4. 开放交通
常温固化:
冷补摊铺后无需特殊维护,常温下即可固化。
开放式交通时间:一般30分钟~2小时(视环境温度和压实程度而定)。
注意事项:
在材料完全固化后(一般在24小时内),可以正常通过,避免初期重载车辆碾压。
第五,注意事项
1. 材料储存:
冷补需要密封存放,避免受潮或雨水侵袭。
保质期一般为1~2年(未开封)。
2. 施工温度:
最佳施工温度为5℃~35℃,低温时可通过预热集料或增加压实次数提果。
雨雪天气或坑槽积水时禁止施工。
3. 压实标准:
压实度必须达到原路面的90%,避免后期因虚铺而沉降。
边缘和角落要重点压实,防止脱落。
4. 材料用量:
按坑体积计算用量,避免浪费。一般冷补的压实密度在2.3~2.5吨/吨左右。m³。
与传统的热沥青修补相比,
| 项目 | 沥青冷补料 | 热沥青修补|
||||
| 施工温度 | 常温(0℃) | 需要加热到150℃~180℃。|
| 施工速度 | 快速(30分钟~2小时开放交通) | 缓慢(需要等待沥青冷却)|
| 设备要求 | 简单的工具(如铲子、夯实设备) | 需要沥青加热设备和运输车辆|
| 性 | 无有害气体排放, | 加热过程中产生烟雾和废气|
| 适用场景 | 紧急修补,低温环境,小型工程 | 大规模修补,高温环境|
| 耐久性 | 长期性能稳定,抗水损伤能力强 | 强度高,但热接缝容易老化|
| 成本 | 较低(材料+施工成本) | 更高(设备+能源成本) |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