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水泥基灌浆材料是一种专门用于修复和加固混凝土结构裂缝、空洞、蜂窝等缺陷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它具有高强度、高流动性、高耐久性和良好的附着力。它是一种水泥基灌浆材料,通常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分类,适用于不同的工程场景。
第一,定义和分类
1. 定义
Ⅲ水泥基灌浆材料是指通过优化配比制成的灌浆材料,以水泥为基材,加入高性能添加剂(如减水剂、膨胀剂、早强剂等)。)和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硅灰等)。其特点是流动性好、粘结强度高、微膨胀、耐久性好,能有效填充结构缺陷,增强结构整体性。
2. 分类依据
根据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2015),水泥基灌浆材料分为三类:
Ⅰ类别:用于桥梁、隧道等重大结构修复,需要高强度(抗压强度)≥70MPa)和高耐久性。
Ⅱ类别:用于一般结构修复,如建筑梁柱、地板等,抗压强度强度≥50MPa。
Ⅲ类别:用于二次结构或非结构性修补,如填充模板间隙、小型蜂窝麻面等,抗压强度≥30MPa。
第二,组成成分
1. 水泥:
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特殊水泥(如低热水泥、硫铝酸盐水泥),调节灌浆材料的强度和凝结时间。
2. 矿物掺合料:
用于改善流动性,降低水化热,提高耐久性的粉煤灰、硅灰、矿渣粉等。
硅能显著提高早期强度和抗渗性能。
3. 外加剂:
减水剂:减少用水量,提高流动性和强度。
膨胀剂:使灌浆材料微膨胀,保证与基底混凝土紧密结合。
早期强化剂:加速凝结硬化,缩短工期。
保水剂:防止水分流失,保持浆体稳定。
4. 骨料:
用于调节浆体流动性,降低成本的细砂或石英粉,适用于填充较宽的裂缝。
第三,性能特点
1. 高流动性:
Ⅲ灌浆材料通常具有流动性。≥240mm(按标准测试方法),可轻松填充模板缝隙、蜂窝麻面等复杂缺陷。
2. 微膨胀性:
浆体硬化过程中,由于膨胀剂的作用,会产生微膨胀(膨胀率约为0.1%~0.3%),保证与混凝土基底紧密结合,避免脱空。
3. 早期强度发展迅速:
在加入早强剂后,灌浆材料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达到更高的强度,满足快速修复的需要。
4. 耐久性好:
抗渗性能强,能长期抵抗地下水、氯离子等侵蚀,适用于潮湿环境或腐蚀性介质环境。
5. 高粘结强度:
与混凝土基底的粘结强度≥1.5MPa,确保修补部位与原结构共同受力。
6. 成本较低:
水泥基灌浆材料与环氧树脂等有机灌浆材料相比,成本更低,无污染。
适用范围
1. 结构修补:
蜂窝、麻面、孔洞、裂缝修补混凝土结构。
填充模板安装间隙(例如墙柱模板底部的间隙)。
2. 加固工程:
钢筋植筋孔,螺栓孔灌浆锚固。
预制构件拼接缝的灌注。
3. 其他场景:
设备安装二次灌浆(如破碎机、泵底座)。
水利工程大坝裂缝修补,地下连续墙接缝处理。
五是施工工艺
1. 基层处理:
清除缺陷部位的松散物、油污、积水,保持湿润但无明水。
宽大的裂缝或孔洞,可以先涂上界面剂(如环氧树脂底胶)来增强粘结力。
2. 拌制浆体:
根据产品说明,将粉末和水按比例混合(通常水灰比为0.13~0.18),机械搅拌至均匀无颗粒,搅拌时间约3~5分钟。
3. 灌浆操作:
在没有气泡的情况下,用灌浆壶或压力灌浆机将浆体注入缺陷部位,从低处开始,直至浆体溢出。
对于垂直缝或顶面缝,应采取密封措施(如胶带、密封胶),防止浆体下流。
4. 养护:
灌浆后用湿布或塑料薄膜覆盖,保持湿润至少7天,避免早期失水开裂。
第六,注意事项
1. 配合比控制:
严格按照厂家的水灰比搅拌,水量过多会导致强度降低和泌水,过少会影响流动性。
2. 施工环境:
温度应在5℃~35℃之间,低温应采取保温措施,高温应避免阳光直射。
雨季或潮湿的环境需要采取防雨措施。
3. 存储和保质期:
未开封粉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保质期一般为6个月~1年。
混合后的浆体需要在30分钟内用完,否则会硬化失效。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