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地区的地质条件、工程特点以及现有盾构机的型式,浆液应具备
以下性能:
1)具有良好的 长期稳定性及流动性 ,并能保证 适当的初凝时间 ,以适应盾
2)具有良好的 充填性能 。3)在满足注浆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
早地获得 高于地层的早期强度 。
4)浆液在地下水环境中, 不易产生稀释现象 。
5)浆液固结后 体积收缩小,泌水率小 。
6)原料来源丰富、经济 ,施工管理方便,并能满足施工自动化技术要求。
7)浆液 无公害,价格便宜 。
2.2.2. 注浆材料
为了保证壁后注浆的填充效果,施工中结合现场条件和盾构机自身注浆系
统的配置,选取了两种单液浆组成以便进行对比优选:
a
成分:水泥、粉煤灰、细砂、膨润土(钠土)和水;
2)以生石灰、粉煤灰为主剂的惰性浆液
b
成分:生石灰、粉煤灰、细砂、膨润土(钠土)和水。
浆液组成 a 以水泥作为提供浆液固结强度和调节浆液凝结时间的材料,
浆液组
成 b 以粉煤灰作为提供浆液固结强度和调节浆液凝结时间的材料。
其中浆液组成 b
中使用的 粉煤灰 可以改善浆液的 和易性 (流动性),生石灰 能增加浆液的 粘度,并
有一定的 固结作用 ,膨润土 用以减缓浆液的材料分离,降低泌水率
,还具有一定
的防渗作用。 砂在两种浆液中都作为 填充料 。
2.2.3. 浆液配比及性能测试
在确定浆液配比时, 先根据相关资料, 确定了两种浆液的各种材料的基本用量,
然后结合浆液站调试,每种配比生产一定方量,并对浆液性能进行相关的性能测
试,从而对配比单进行筛选,保留能够生产出合格浆液的配比,以便今后用于施
工。按测试配比拌制出的浆液送到试验室进行了主要性能
指标的测试。根据配比
单和浆液配合比试验报告中的测试
数据 ,绘制出浆液流动度、稠度和分层度随时
间变化的对比曲线。由图 2
-2 中可知, 水泥浆液 (配比 1、2、3)的流动性略优于惰性浆液 (配比
4、5、6、7、8)。但两类浆液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
水泥浆液的流动性随
时间推移下降幅度较大,而惰性浆液的流动性保持平稳
。
根据测试结果还可得知,与水泥浆液相比,以
生石灰、粉煤灰为主剂的浆液
的凝结时间较长 ,在 10~12 小时左右。考虑到盾构掘进过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停
机(如管片拼装、连接电缆、风管安装、机器维护保养、盾构机临时停机、电路
故障等),若浆液的初凝时间较短,则增加了停机期间发生堵管的可能性,增加额
外的清洗工作,并影响盾构的继续掘进。因此,浆液合理的初凝时间应与盾构掘
进施工一个工班的时间接近,这样可以在每班结束时再安排浆液输送管路的清理
工作,既不影响盾构连续施工,又保证能及时清理管路,
避免堵管现象的发生,
选用惰性浆液更为可靠 。
惰性浆液在主要 成分加量不变 的情况下,只需调节添加剂的加量 就能有效地控
制、调节浆液的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比较方便地对浆液的性能进行调整,
以适应不同地层、不同掘进进度对浆液性能的要求。
通过上面的分析比较,试验段施工最终选定采用以生石灰、粉煤灰为主料的
惰性单液浆作为盾构施工壁后注浆的材料。
2.3 注浆工艺参数的确定
2.3.1 注浆量的计算
壁后注浆量 Q,通常可按下式估算: Q=Vα
式中, V 为理论空隙量, α为注入率。
北京地铁五号线试验段采用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刀盘直径
6.20m,而预制钢筋混
凝土管片外径为 6.0m,则理论上每掘进一环,盾构掘削土体形成的空间与管片外
壁之间的空隙的理论体积为: V=0.25×π×(6.22-62)×1.2=2.298m3。
注入率 α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注入压力决定的压密系数
α1、土质系数 α2、施工损耗系数 α3 和超挖系数 α4。
则α=1+α1+α2+α3+α4
每环实际注浆量可根据地层和施工损耗等情况选取相应的注入率。
2.3.2 注浆压力的确定
北京地铁五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机在盾尾处设有四个浆液注入点,
盾尾同步注浆
的压力因浆液注入点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盾尾四个注浆点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如图
2-8 所示(图中尺寸仅为示意) 。
经计算得出盾构拱顶水土压力, 管道中的压力损失在盾构机厂内组装时已测定,
则 A1、A4 点处注浆压力理论计算值为
拱顶水土压力 +管道中的压力损失
最大注入压力为
(拱顶水土压力 +管道中的压力损失)× 1.25
最小注入压力为
(拱顶水土压力 +管道中的压力损失)× 0.75
A2 和 A3 点处注浆压力理论计算值为
拱顶水土压力 +管道中的压力损失 +侧压力系数× γ’×H+γ水×H
则最大注入压力为:
(拱顶水土压力 +管道中的压力损失 +侧压力系数× γ’×H+γ水×H)×1.25
最小注入压力为:
(拱顶水土压力 +管道中的压力损失 +侧压力系数× γ’×H+γ水×H)×0.75
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以上理论计算所得结果分别设定
A1、A2、A3、A4 点
的注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