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性混凝土抹墙操作规程
高延性混凝土抹墙是对砌体结构(如砖砌体、石砌体、窑洞等)进行加固或修复的关键工艺。)通过高压高延性混凝土表层和原墙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结构的全面性、抗裂性和耐久性。其操作需要“底层预处理”→页面提高→分层压抹→维护保护的核心逻辑,实际方法如下:
1. 施工准备
材料准备:高延性混凝土一般为成品干混料(A)和纤维(B)的组合,应提前检查材料的保质期(一般为6个月),避免使用过期产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干粉和水的制备(一般为100:根据产品手册调整18-21)。
机器准备:准备搅拌器(转速)≥45r/min,防止纤维结块)、电喷(用于墙壁浸湿)、木刮尺(基本找平)、铁质抹子(抹光表面)、灰板、刮杠、水管、水枪等机具,确保机具功能正常。
技术交底:开工前向团队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抹墙厚度(根据设计要求,一次抹墙不得超过15mm)、结构性强化措施(如持续压角、分层间隔等)及质量控制要点。
2. 基层处理
原墙解决方案:将原墙抹灰层清除至坚固底层(如砖砌体、石砌体),清除墙体浮灰、疏松颗粒和油渍(可用高压水枪清洗或钢刷打磨),确保底层无松动、无杂质。
砌体特殊处理:
砖砌体/砌块砌体:凿缝或打槽(如需嵌入钢筋网/拉结筋),清理缝内杂物;
石头砌体:用M10以上的混合砂浆填缝,弥补墙体孔洞,确保石头之间粘结牢固;
窑洞:支护窑拱,清除拱底装饰和抹灰层,清除表面浮灰。
底层浸泡:施工前一天,用喷壶或水枪充分浸泡墙壁,使底层含水量达到10%-15%(手感潮湿但无明水),防止高延性混凝土缺水过快影响粘结。
3. 页面解决方案(可选但推荐)
切割抗剪键:当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厚度超过15mm时,需要在基层上切割30mm。×30×圆孔30mm(呈梅花状布局,间隔≤600mm),深至底层牢固位置,提高高延性混凝土与原墙的附着力。
涂抹界面剂:如果底层吸水性强或需要提高粘接效果,可以在浸泡后的基层表面均匀涂抹专用高聚物界面剂(按产品手册比例稀释),待界面剂干燥至不粘手后再进行下一步。
4. 混合高延性混凝土
干混料预拌:将干粉(A)倒入搅拌桶中,加入适量水(约为干粉的18%-21%),用电动搅拌机搅拌3-5分钟,直至干粉完全分散,无结块。
纤维分散:将纤维(B)慢慢加入搅拌中的干混料,继续搅拌5-7分钟,保证纤维均匀分散(无结块、无盘绕)。禁止在搅拌过程中随意加水,以防止配合比的变化影响特性。
5. 对高延性混凝土进行压制
分层原则:高延性混凝土需要分层涂抹,一次涂抹厚度不应超过15毫米(如果设计厚度较厚)>15mm,需要分层施工,每层间隔以底层终凝为准,一般为2-3小时)。
压抹操作:
底层涂层:将搅拌好的高延性混凝土均匀涂抹在浸湿的基层上,用木刮刀基本找平,保证覆盖底层,填充抗剪键(如有)。;
中间层压擦:待底层终凝(用手按压无明显痕迹)后,进行中间层压擦,用铁抹反复夯实,清除固层间隙;
表面压力:最后一次压力要用铁抹子擦拭表面,保证墙面整齐(偏差)≤4mm),阴阳角处需持续压擦,防止施工冷缝发生。
注:按压时要从下往上进行,防止混凝土流动;如果墙体有管道预埋,应提前确定位置,避免后期打槽破坏结构。
6. 保养与防护
前期维护:涂抹后12小时内,用湿麻袋、湿草或塑料薄膜覆盖墙壁,保持表面潮湿(防止水分储存),避免水分快速挥发导致表面干燥开裂。
保湿保养:保养时间不少于7天(冬季气温<10℃时,保养时间延长至10天);高温天气时,应增加洒水频率(每天2-3次),防止混凝土缺水过快;冬季施工应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被子),避免寒冷。
文明施工:行人和车辆在维修期间不得踩踏或压墙。如果交通应提前开放,高延性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28d抗拉强度≥35MPa)。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