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类型和适用工况
水泥基无收缩高强型(通用/豆石/极细/早强/超早强/低温型):水泥作为胶结材料,具有自流找平、无收缩/微膨胀、早强高强等特点。适用于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地脚螺丝锚固、钢框架柱脚底板灌浆、桥梁支座灌浆、轨道锚固、结构加固维护等。有些产品具有-10℃的低温施工能力,适用于冬季或维护条件。
环境功能(憎水/抗渗/耐溶剂/环氧基):疏水型是潮湿、渗漏、盐蚀或化学物质环境的首选(吸水性)≤1%)或环氧基灌浆材料可显著提高抗氯离子的渗透性和耐化学性,用于地下工程、隧道、港口、废水处理等。环氧类型适用于锚固/修复,对湿冷基面和耐溶剂有严格要求。
特殊规格型号细分:例如支座砂浆(桥梁支座)、豆石型(厚层)≥150 mm)、极细(层析/间隙)、超早强(快速通车/恢复生产)、风力发电专用(大体积、高强度耐久性)等,根据工况和层厚精确匹配规格型号更加可靠。
强度等级和常规类别:工程中常见的28 耐压强度覆盖C60–C80 ;部分产品1 d可达30–50 MPa、3 d达40–65 MPa,满足快速承重和维修的需要。
流动性和密实性:原始流动性工程多保持在原始流动性工程中≥300 mm,有些产品可以达到320 mm;按要求系统(例如GB/T 有关条款通常要求原始要求≥290–380 mm、30 min保存≥260–340 mm,并且控制泌水率为0%,以确保密实无间隙。
体积稳定和耐久性:规定微膨胀/无收缩(一般28) d的纵向膨胀率保持在≈0%周边或按商品窗口操作),具有抗冻融、抗疲劳、抗油渗透等耐久性;无机系统不会腐蚀钢筋。
标准与合规:GB/T 50448-2015(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标准);预制桥桩波纹钢管灌浆锚固等场景可参照JG/T 408(套筒灌浆材料)并提供更高的韧性和流动性窗口(例如1 d≥35 MPa、3 d≥60 MPa、28 d≥100 MPa;原始流动度≥320 mm、30 min≥260 mm)。
三是施工技术和操作操作
底层和模板:去除疏松混凝土/蜂窝/表浆/油污/浮尘;混凝土基层提前24 充分潮湿,注浆前1 h清除存水;模板架体牢固牢固,模板顶标高于设备底座上表层。≥50 并且做好mm防漏浆。
配合比与混合:严格按照产品技术数据表(TDS)控制水料比例(一般加水量约12%–15%,豆石型可降至9%–10%;一些极细/高强度可能是10%。–以厂家数据为准,18%);机械搅拌2–3 min至均匀无颗粒,搅拌后尽快使用,禁止二次加水。
灌浆和排气:应采用自重法/高漏斗/压力法,从一侧或相邻两侧持续灌注,直至对侧均匀溢出,便于排气;过程中不宜搅拌,必要时用竹板/软管引流;远距离或大尺寸可分段施工(单段距离应为≤5 m;厚层可以根据表示加入5–10 提高MM洁净碎石的收缩和温度)。
维修及拆板:最终凝结后覆盖保湿(塑料薄膜/湿布/保护剂),常温下≥7 d;在低温/高温/大风环境下,应保温或遮光,并适当延长维护;以产品介绍和强度增加为准。
四用量估计和工期安排
体积法:V ≈ b(mm)× d(mm)× L(m)×0.001= L·b·d(L);品质 m ≈V ×ρ。在水泥基灌浆材料密度工程中,经常取用≈2.2 t/m³(=2200 kg/m³),具体备料按理论值计算×1.2~1.3(孔隙、浸润和工艺消耗)。
例子:单柱底版1.0 m×1.0 m,缝深20 mm,V≈200 L,m≈440 kg,提议备料≈550–570 kg(约22–23 袋×25 kg)。
工期参考:搅拌至连续成型作业;一般2–8 h可以通过/上载(分析/人行2–4 h,车行6–8 h,重载车道建议≥48–72 h);在雨天和大风雨天,低温需要增加保养和保温。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