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适用性和基本状况
适用混泥土、砂浆、砖板、石料、钢板与基层间的空鼓灌浆复原,以及≥0.5 mm构造小裂缝修复加固;还能对蜂窝、疏松等问题开展补胶加固。
基本运用:混泥土地板、地板、墙面、梁柱、桥梁、隧道、水利设施等缝隙和空鼓解决;活动空隙应平稳,随后填补或配合弹力系统的应用。
工艺匹配:能与低压/高压注浆工艺相匹配,常和密封剂、基座、止水针等配件相匹配,造成完备的系统。
二 关键性能执行标准
材料特性:低粘度,无挥发性溶剂,自身收缩小(约1.3%)–1.5%)、粘接强度高,韧性好,凝固后耐水、耐物质、抗老化。
象征性特点(参照选型,以产品技术数据表为准):
钢-钢拉申抗压强度:≥10–11.5 MPa
抗拉强度:≥20–22.6 MPa
耐压强度:≥50–62.8 MPa
抗压强度:≥30–32.1 MPa
执行验收:工程加固提议做到GBGB 50728-2011《工程结构加固材料性鉴定技术规范》和JG/T 264-2010《混泥土裂缝修复灌浆树脂》等条款;部分产品还申明做到JTG//T 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有关要求。
三 施工步骤及参数控制
施工步骤(空鼓灌浆案例):
1) 定位:敲打声确立空鼓的范围和连通性;
2) 开洞:普遍14 mm钻头,孔位应设置在空鼓区,钻至空鼓腔;
3) 拼装止水针并扭紧;
4) (必要时)密封(必要时):沿间隙或周边持续封闭,确保不漏汽、不跑浆;
5) 配胶:按A:B=4:1(重量比)拌和,充分搅拌;
6) 灌浆:联接灌浆机,“由下而上,自远而近”,低压慢注,邻近出胶口出胶稳定后再换孔约10分钟;
7) 终止浇灌和补漏:压力平稳,不再进胶后终止浇灌,拆装并用环氧胶泥补漏底座/针孔;
8) 凝固验收:常温下约25℃25℃:–3日内彻底凝固,必要时做敲打复诊/取芯/拉拨。
工艺指标及要点:
操作温度:≥5℃;
一次性搅拌量:≤500 g(随附);
可操作时间:约40 min@25℃(温度越低);
注浆压力:普遍约0.6 MPA自动压力灌浆器,必需时段,低压,慢速;
质量控制:观查饱满度,持续出胶,无流失,必要时补注。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