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和形状:粉末土壤养护剂是土壤养护添加剂的粉末形状,标记为PSS(液体为LSS)。通过与无机结合材料(如水泥/石灰) 土壤水的物理化学变化,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适用范围:广泛应用于路基/基层/基层、护坡固化、余土/尾矿造砖、固废处理等场景。
关键性能参数(典型产品要求):
无侧限抗压强度比≥120%(检验样品770%) 与标准相比,d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比);
水稳系数比≥105%(7 d标准保养后浸泡1 d与不浸泡的强度比例);
凝固时间影响系数比≥100%(不能对凝结时间产生不利影响);
粒度:80 μm方孔筛余≤15%;
均匀性:外观均匀,无结块;密度误差±0.03 g/cm³;
:GB//GB/可溶性重金属浸入限值T 25499。
标准和规范:产品特性和检测可以参考CJ/T 《土壤固化外加剂》486-2015;CJJ//CJJ可以结合工程设计施工T 80~98、GB/T 实施50123等相关规范。
适用于土壤和材料条件
土壤范围:各种可破碎或原状疏松土可固化;常用的控制指标是:
最大粒度的土粒≤15 mm,且>10 5%的mm颗粒占比?;
有机质含量≤10%;
塑性指数应该是10–20(视商品和设计而定);
最大粒度不应超过15 mm。
水和环境:搅拌和养生用水应采用pH ≥6清洁水(饮用水优先)。
配合思路:粉体固化剂一般与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材料结合使用。具体种类和剂量应通过室内实验确定,结合土壤样品和目标特性。
配合比设计和强度目标
设计原理: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标为基础,兼具施工粘结性和经济性;首先在室内选择固化剂的种类和剂量,然后摊铺试验段进行验证。
常用目标值(根据等级/等级由设计决定):
市政道路上的床/下路床:7 无侧限抗压强度d≥0.5 MPa;
市政道路基层:7 无侧限抗压强度d≥1.5 MPa;
基层市政道路:7 无侧限抗压强度d≥1.0 MPa。
剂量提醒:粉体固化剂掺量一般按干土质量的百分比计算;工程常见范围约为0.01%–0.02%(即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但是不同的土壤质量和目标强度差别很大,必须以室内实验结果为准。
施工技术要点(路拌法和厂拌法)
一般要求:施工温度适宜≥5℃,防止雨季;先铺100℃;–200 m试验段确定松铺系数和标准工艺;严禁混合不同的固化剂。
路面混合要点:
含水量控制:搅拌时含水量应略低于最佳含水量;粉末可以吸收少量的水分,方便高含水条件的施工;
搅拌喷洒:按设计分批喷洒固化剂(或先与少量水混合成溶液),随喷随拌,确保均匀不漏;
整形和辗压:及时整形,选择18。–22 T压路机,“先负压-后振动-再负压”,速度约为1.5。–2.5 km/h;
保健:辗压成型后封闭交通保健≥72 h,并且保持表面湿润。
工厂拌法要点:
集中混合,持续稳定;混合含水量控制与粉体分散尤为关键;
减水应用于运输和摊铺,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验段参数控制在1.2左右。–1.5;
二级及以上路面或城市主干路基层宜厂搅拌摊铺机的施工。
质量检验和常见误区
质量控制:按照规范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凝固时间(停止4 h与即时成形强度比例)、体积稳定,无侧限抗压强度(7 d标准维护,必要时浸泡1 d)等待;现场按层厚、总宽、横坡、平面度和密度进行验收。
常见误区:
仅以“材料用量”或“初始手搓强度”来评价效果,忽略7 关键指标如d强度、水稳性等;
搅拌不均匀,含水量误差大,养生不足导致脱皮、开裂、强度不均匀;
未进行试验段与土样适应,直接应用经验剂量;
对其他土壤进行适应试验,如高有机质/高盐/强膨胀土,即大规模施工。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