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施工准备和基层要求
基层应坚固、平整、干净、无明水,阴阳角应做成圆弧角;含水量宜宜。≤9%(现场可用1 m²塑料布覆盖1–3 h观察是否有水蒸气)。工作温度≥5℃、通风良好,雨天/大风/低温不宜施工。材料和工具到位:成分按产品手册准备,搅拌器、刮刀、滚刷、底漆、稀释剂(如二甲苯/200汽油)、胚提布等。参考剂量:涂层厚度为1.0/1.5/2.0。 mm时约1.5–1.7 / 2.1–2.3 / 2.7–2.9 kg/㎡。
第二,规范施工流程
基层清洁:清除灰皮、浮浆、油渍,清除灰尘,找平凹凸处。
涂刷基层处理剂(底漆):均匀薄涂,用量约0.2 kg/㎡;常温干躁≥4 h再下道。
细节附加层:先加强地漏、管根、阴阳角、进出口等。可以采用带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胚胎总宽度为300。–500 mm、搭接100 mm。
第一层涂料:搅拌均匀后刷漆,用量0.5。–0.8 kg/㎡,厚度一致。
第二层涂层:待前一次不粘手后,方位和上一次垂直,用量与第一次相同。
第三层涂层:方位与前一层垂直,用量为0.4。–0.5 kg/㎡;平屋顶或上人脸可在未固化前稀撒2–3 清洁mm石渣,增加与保护层的粘接。
维修:常温下24–48 h内防止践踏和轻载,完全固化前不得进行后续工序。
三个关键参数和配制控制
准备与混合:严格按照商品技术文件执行(常见的组份准备实例为A):B=1:2或1:1.5);拌和3–5 min至匀称无颗粒;随时使用,混合料应为30。使用min内部。
稀释剂和用量:粘度稍大时可加入少量二甲苯稀释剂,加入量≤乙组分的10%;底漆常用量约为0.2 kg/㎡,多次成膜,一般单次用量0.5次。–0.8 kg/㎡,最后一次可以减少到0.4–0.5 kg/㎡。
厚度和次数:根据设计控制总厚度;常用的方法是2–三次交叉涂刮,必要时增加胚体提升层。
固化和重涂间距:每次都要干固不沾再做;一般干固约4 h,各遍间距24–48 h为宜(低温/高湿度增加)。
四是细节处理和节点做法。
以阴阳角、管根、地漏、沉降缝、封边等为先导强化区域:先涂密封材料,再铺胚体提升布(总宽度3000–500 mm、搭接100 mm),然后继续与大面成膜。
立面和节点结束:应多次刷涂或密封材料,确保连续、无翘边、无空鼓。
保护层和过渡:在最后一层涂层固化前撒2–3 mm清洁石渣,提高与后续混合砂浆/贴砖保护层的结合。
五是质量检验和验收
外观检验:镀层应均匀致密,无针眼,无气泡,无开裂/起皱,节点加强完整,收头严密。
蓄水试验:完工和维修后进行24 h蓄水试验,无渗漏合格;建筑物装修完成后,建议再次进行闭水检查。
厚度及记录:抽检干/湿膜厚度及覆盖率,完善施工记录,图像及材料保证材料。
六是常见问题
与:材料为反应型,易燃,施工需要通风,远离火源,按MSDS配戴防护;溶剂清洗按说明使用;现场配置消防设备。
常见问题及对策:
鼓/针眼:基层含水量/气体未排出或一次过厚;采用薄化多次,加强排气,基层干燥封闭。
裂纹/脱落:基面处理不足或温差/收缩大;采用底涂封闭,增加高层,分遍减厚,控制固化速度。
附着力不足:基材粗糙度/含水量不当或底漆不匹配;采用喷砂/打磨,选用专用底漆,进行样品验证。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