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配比与质量控制不当
材料配比是影响灌浆料表面质量的核心因素。水灰比过大是导致起砂、起皮的常见原因——过量的水会增加浆体流动性,但会导致表层泌水严重,水分蒸发后留下大量毛细孔,削弱表层强度;灰砂比不合理(如砂率过高或细集料量过多)会降低浆体的粘结力,使表层易剥落;水泥质量不达标(如强度等级低、安定性不合格、细度过粗)会影响水化反应的充分性,导致表层强度发展缓慢,易出现起砂;骨料含泥量高(如砂石中泥质含量超标)会包裹骨料表面,阻碍水泥与骨料的粘结,进一步降低表层强度。
二、施工工艺不规范
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是导致起砂、起皮的直接诱因。过振会使浆体中的粗骨料下沉,细颗粒和水分上浮至表层,形成泌水层,水分蒸发后留下松散的表层;模板拼结不严会导致施工过程中水分从接缝处渗出,带走表层浆体,脱模后出现起砂;收光过早会阻碍表层泌水的排出,在收光层下形成新的泌水层,水分蒸发后导致表层开裂、起皮;抹面操作不当(如抹面次数过多、用力过度或过早/过晚抹面)会破坏表层结构,导致浆体与基层粘结不牢,易出现起皮。
三、养护管理不到位
养护是保证灌浆料强度发展和防止水分流失的关键环节。养护时间不足(如未达到规范要求的7~14天)会导致表层水分快速蒸发,水泥水化反应无法充分进行,表层强度低;养护温度不适宜(如低于5℃或高于30℃)会影响水泥水化速度,低温会延缓水化,高温会加速水分蒸发,均会导致表层强度发展不良;养护方式不当(如养护期间洒水过多或过早)会导致表层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影响表层硬化,或未及时覆盖导致表层水分快速流失,均会引起起砂、起皮。
四、环境因素影响
施工环境的温湿度、气候条件会对灌浆料表层质量产生影响。高温干燥环境(如夏季施工时温度高于35℃、湿度低于40%)会导致表层水分快速蒸发,水泥水化所需的水分不足,表层强度低;低温环境(如冬季施工时温度低于5℃)会延缓水泥水化反应,甚至导致水化停止,表层无法正常硬化;风吹、雨淋、曝晒等恶劣天气会加速表层水分流失或破坏表层结构,导致起砂、起皮。
五、材料本身质量问题
灌浆料本身的质量缺陷也是导致起砂、起皮的重要原因。外加剂过量(如减水剂、缓凝剂添加过多)会改变浆体的凝结时间和流动性,导致泌水或凝结缓慢,影响表层强度;骨料级配不合理(如砂的细度模数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浆体空隙率增大,表层结构松散;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如某些水泥与减水剂反应剧烈)会导致浆体离析、泌水,影响表层质量。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