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料的分类确定主要基于 材料成分、应用场景、性能特点及施工工艺四大核心维度,不同维度的组合形成了多样化的灌浆料类型,以满足建筑工程的差异化需求。
一、按材料成分分类
材料成分是灌浆料分类的基础框架,决定了其基本性能与应用边界,主要包括无机灌浆料与有机灌浆料两大类:
1. 无机灌浆料:以水泥、石膏、石灰等无机材料为主要胶凝成分,辅以骨料(如石英砂、金刚砂)、外加剂(如减水剂、膨胀剂)配制而成。常见类型包括水泥基灌浆料(最常用,适用于大多数建筑结构加固与缝隙填充)、石膏基灌浆料(用于古建筑修复或干燥环境下的细微裂缝修补)、石灰基灌浆料(适用于传统建筑的基础加固)。这类材料成本低、耐久性好,但早期强度增长较慢,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高但需要长期稳定性的场景。
2. 有机灌浆料:以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盐等有机高分子材料为核心,具有优异的粘结力、耐化学腐蚀性与密封性能。常见类型包括环氧树脂灌浆料(用于设备基础二次灌浆、钢结构柱脚底板灌浆,需高粘结强度的场景)、聚氨酯灌浆料(用于地下工程防水堵漏、地下室裂缝处理,具备良好的弹性与密封性)、丙烯酸盐灌浆料(用于应急抢险堵漏,如地铁隧道渗漏,固化速度快)。这类材料性能优异,但成本较高,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苛刻的特殊场景。
3. 聚合物改性水泥灌浆料:在传统水泥基灌浆料中添加聚合物乳液(如丙烯酸酯、苯乙烯-丁二烯),改善其柔韧性、抗渗性与耐久性。适用于既有结构加固(如梁、板、柱截面加大)、混凝土裂缝修补等场景,兼顾了无机材料的成本优势与有机材料的性能优势。
二、按应用场景分类
应用场景决定了灌浆料的具体功能需求,是分类的重要导向,主要包括结构加固、地基处理、设备安装、防水堵漏及特殊用途五大类:
1. 结构加固用灌浆料:用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与稳定性,如梁、柱、板等部位的加固。要求具备高强、高粘结力(如28天抗压强度≥50MPa),常见类型为水泥基高强灌浆料或聚合物改性水泥灌浆料。
2. 地基处理用灌浆料:用于改善地基土壤的物理性质(如承载力、压缩性),如软土地基、岩溶区域的地基加固。要求具备良好的渗透性与固化性能(如渗透系数≤1×10⁻⁶cm/s),常见类型为水泥基灌浆料(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灌浆)或化学灌浆料(如水玻璃灌浆)。
3. 设备安装用灌浆料:用于设备基础与底座之间的二次灌浆,确保设备运行时的稳定性。要求具备高流动性(初始流动度≥300mm)、早强(1天强度≥30MPa)及微膨胀(3h膨胀率≥0.02%),常见类型为水泥基设备灌浆料(如《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2015中的Ⅰ类、Ⅱ类)。
4. 防水堵漏用灌浆料:用于地下室、隧道、水池等部位的防水与渗漏修补。要求具备快速凝固(初凝时间≤5分钟)、高密封性(渗透系数≤1×10⁻¹²cm/s)及耐水性好,常见类型为聚氨酯灌浆料(弹性密封)、丙烯酸盐灌浆料(快速反应)。
5. 特殊用途灌浆料:针对极端环境或特殊需求设计,如耐高温灌浆料(用于冶金、行业,耐温≥1000℃)、耐低温灌浆料(用于北方冬季施工,-20℃仍能正常固化)、防腐蚀灌浆料(用于沿海建筑的防盐蚀,添加阻锈剂)。
三、按性能特点分类
性能特点是灌浆料分类的关键依据,反映了其在强度、流动性、膨胀性、耐久性等方面的差异,主要包括高强度、高流动、膨胀型、耐久型四大类:
1. 高强度灌浆料:以高抗压强度为核心指标,28天抗压强度≥60MPa,甚至可达100MPa以上。适用于重载结构(如桥梁墩柱、高层建筑基础)、高荷载设备的二次灌浆,常见类型为水泥基高强灌浆料(添加硅灰、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或聚合物改性高强灌浆料。
2. 高流动灌浆料:以高流动性为核心指标,初始流动度≥340mm(截锥法),可实现自流平,无需振捣即可填充细微缝隙(如设备基础与底座之间的狭小间隙)。常见类型为水泥基高流动灌浆料(添加减水剂、保水剂)或环氧树脂高流动灌浆料。
3. 膨胀型灌浆料:通过添加膨胀剂(如UEA、AEA)实现硬化过程中体积膨胀(3h膨胀率≥0.02%,24h与3h膨胀值之差≤0.5%),用于补偿浆体收缩,避免裂缝产生。适用于大体积灌浆(如大型设备基础)、预应力孔道压浆(确保浆体与钢筋、管道粘结密实)。
4. 耐久型灌浆料:具备抗渗、抗冻、抗碳化、抗腐蚀等性能,适用于恶劣环境(如海边建筑、厂房)。常见类型为抗渗灌浆料(渗透系数≤1×10⁻¹²cm/s)、抗冻灌浆料(抗冻等级≥F200)、耐腐蚀灌浆料(添加阻锈剂、矿物掺合料)。
四、按施工工艺分类
施工工艺决定了灌浆料的施工方式与适用场景,主要包括自流平灌浆、压力灌浆、高位漏斗灌浆三大类:
1. 自流平灌浆料:依赖自身重力流动,无需外部动力即可填充缝隙,适用于设备基础二次灌浆、混凝土结构加固(如梁、板截面加大)。要求具备高流动性(初始流动度≥300mm)与良好的稳定性(不泌水、不分层),常见类型为水泥基自流平灌浆料。
2. 压力灌浆料:通过压力泵(如活塞式压力泵、真空泵)将浆体注入狭窄或深长缝隙(如预应力孔道、岩溶裂隙),适用于预应力结构孔道压浆、地下工程防水堵漏。要求具备高流动性(流锥流动度≤30s)与良好的可灌性(能通过0.5mm以下的缝隙),常见类型为水泥基压力灌浆料(如《预应力孔道灌浆技术条件》TB/T3192中的要求)。
3. 高位漏斗灌浆料:通过高位漏斗提高位能差,使浆体流入需要填充的部位(如大型储罐基础、高层建筑筏板基础),适用于大体积灌浆(灌浆层厚度>1m)。要求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初始流动度≥250mm)与适当的凝结时间(初凝≥4小时,终凝≤24小时),常见类型为水泥基高位漏斗灌浆料。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