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缝隙(如地下室顶板、屋顶、地板)是钢筋混凝土的常见病害,多由混凝土收缩、温差变化、荷载效果或底层松动引起。顶部裂缝修复填缝料(又称“环氧树脂灌浆料”和“聚氨酯缝隙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核心材料。根据低压/高压注射填充间隙,复建混凝土与基层的粘结,修复结构全面,避免水分、气体和腐蚀介质的渗透,增加顶板的使用寿命。
顶部裂缝修复灌缝胶的关键类型及特点
根据裂缝宽度、使用场景(如湿冷、温差),顶部裂缝修补胶、要求(防潮、防污)选择,一般类型及特点如下:
1。改性环氧树脂灌缝胶:
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固化剂和增韧剂,强粘结力(粘结强度)≥2。5MPa)、耐久性好(耐老化寿命长)≥20年)、抗渗性能强(抗渗性能等级)≥P8),适用于室内潮湿环境(如地下室顶板、橱柜卫生间楼板)中等宽度间隙(0。2毫米≤总宽<1。0mm)修补。固化后产生坚韧的“水泥层”,可有效防止水分渗入,避免顶板钢筋腐蚀。
2。聚氨酯裂缝修补胶:
以聚氨酯为载体,加改性剂,韧性好(延伸率高)≥10%)、抗变形能力强,适用于宽缝。(≥1。0毫米)或有振动和变形结构(如屋顶和工厂地板)。固化后产生弹性密封层,适用于气温变化和荷载作用引起的屋顶细微变形,避免间隙再次扩大。
3。高粘度环氧胶:
粘度极高(原始粘度)≤500mPa·s,相似的水流通性),可以渗透到0。02mm以上的细缝(如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孔隙)适用于细缝(总宽度<0。2mm)表面封闭,深层添加。固化后与混凝土紧密结合,可有效防止水分和腐蚀介质的渗透。
顶部裂缝修复灌缝胶的选择要点
选用合适的修补胶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裂缝宽度:细小的缝隙(<0。2mm)选用高粘度环氧胶;中间间隙(0。2-1。0mm)选用改性环氧树脂填缝胶;宽缝;(≥1。0mm)选用聚氨酯裂缝修补胶或水泥基修补砂浆填缝胶(先补砂浆,再换填缝胶封闭)。
使用场景:选择防潮除霉的改性环氧树脂胶或潮湿环境(地下室、橱柜卫生间)聚氨酯胶;干燥环境(客厅、卧室)可选择性价比高的高粘度环氧胶。
需求优先级:注意防潮选择改性环氧树脂胶;注意抗变形选择聚氨酯胶;注意选择高粘度环氧胶(价格约为聚氨酯胶的1/2)的成本。
缝隙原因:选择高粘度环氧橡胶作为折叠产生的缝隙(如楼板浇筑后收缩);改性环氧树脂填缝胶选用于荷载产生的缝隙(如楼板开裂)。
顶部裂缝修复灌缝胶的施工步骤(以改性环氧树脂灌缝胶为例)
改性环氧树脂灌缝胶施工需要“缝隙评估-基层处理-埋嘴-封缝-灌浆-干固-验收”的标准化工艺,确保效果持久:
1。早期缝隙评估:用缝隙检查卡测量裂缝宽度,分析裂缝形成的原因(如混凝土收缩、温差),明确缝隙类型(微、中、大)和处理方法(细缝选用“填缝胶”表面封闭”,中间间隙选用“压力灌浆”,大裂缝首先要补充水泥基修补砂浆,然后换灌缝胶封闭)。
2。基层处理:用钢丝刷清除缝隙表面的灰尘、泥渣和疏松混凝土;用压缩空气(压力0。2-0。3MPa)吹掉缝隙中的残渣;然后用甲苯、酒精等有机溶液更换刷子,擦洗缝隙两侧20-30毫米范围,去除油污并保持清洁(含水量≤8%)。如果缝隙附近有裂缝扩大的迹象(如疏松、脱皮),应用高韧性修补砂浆进行补充,确保底层牢固、清洁。
3。铺设注浆嘴:在缝隙交接处、顶部、宽度(总宽度)>0。5毫米)铺设注浆嘴,间隔根据裂缝宽度进行调整(一般为20-50厘米,缝隙越宽,间隔越大)。铺设时,先在注浆嘴底盘上涂抹1毫米厚的环氧水泥,将注浆嘴贴在预定位置,确保进浆孔与缝隙对齐,避免跑浆。
4。密封:沿裂缝用速干环氧树脂水泥密封,厚度1mm,总宽度20-30mm(密封裂缝两侧10-15mm)。密封时,应平整,防止气泡和孔洞,以确保缝隙完全密封(密封胶可以通过轻轻按压来检查)。密封后,气顶应试验泄漏:沿缝隙涂一层肥皂液,压缩气体(压力为0。2-0。3MPa),如果肥皂液没有气泡,说明密封达标。
5。配置和注浆:严格执行产品手册比例制作填缝胶(一般为甲料:乙料=4:1、重量比),用电动搅拌机强制搅拌3-5分钟,直至对称无结块;静置5分钟破乳,然后轻轻搅拌一次即可使用(不要过度搅拌引入气体)。将准备好的填缝胶放入自动压力灌浆器中,将灌浆器的喷嘴插入灌浆器中,慢慢促进活塞引入粘合剂。灌浆顺序从缝隙的最低点逐渐推向最高点(防止粘合剂逆流)。;当附近灌浆嘴出现纯浆(无气泡、无杂质)时,停止这个孔的灌浆,用堵头堵住,再次使用下一个灌浆嘴。灌浆压力保持在0。2-0。5MPa(根据裂缝宽度调整,裂缝越宽,压力越低),避免顶板因压力过大而开裂。
6。干固和维护:常温下(20-25℃),注浆后24小时内禁止踩踏或堆积吊物(防止粘剂未干固而移动);72小时后,粘合剂完全干燥(可以通过敲击顶板来区分,如果声音沉闷,也意味着干燥)。干燥期间,环境通风应保持干燥(空气湿度≤85%),避免阳光直射或降水浸泡(如需浇水养护,需固化后进行)。
7。验收:
外观检查:固化后,检查注浆嘴是否平整(用环氧树脂胶泥刮平),缝隙表面是否有粘剂溢出(如有需要清除);用小锤子轻拍顶板,声音应均匀(无裂缝声),表示注浆密实。
强度检查:选择钻芯取样(取芯孔径≥70mm,长短≥检查填缝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强度,2倍芯样孔径(≥1。5MPa),或者用回弹仪检查修补位置的混凝土强度(与原混凝土强度误差)≤10%)。
漏水检查:对地下室、屋顶等有防水要求的屋顶进行蓄水试验(储水深度20-30毫米,时长24-48小时),看是否有漏水(如有漏水,需重新灌溉)。
常见问题:防止施工误区
基层处理:清缝不到位(残留灰尘、旧勾缝剂)会导致修补胶粘接无效(脱落、开裂),需要反复清除至间隙清洁。
胶体制备:双组分修补胶(甲/乙成分)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比例混合(偏差)≤5%),防止比例失衡导致干固不良(如过稀流动、过稠不能引入)。
施工条件:防止雨天、潮湿环境(空气湿度)>85%)施工(水分会影响胶体干燥);施工温度应在5-38℃之间(低温胶体干固缓慢,过高易干固过快)。
文明化建设:严禁在干固前在地面上行走或摆放家具(防止胶体损坏);如果有胶体污染衣物,应及时用酒精擦拭(防止使用温水,防止胶体干固残留)。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