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顶板缝隙填缝胶的关键步骤和技术要点
为了保证修复效果的耐久性和结构类型,需要系统化施工步骤,结合缝隙特点,选择兼容方案。根据施工工艺和实际案例的具体处理方法:
第一,前期准备和间隙分析
制定间隙勘测和方案
需要检查裂缝的长度,总宽度(如0)。~5mm)、确定是否为结构性裂缝或非荷载裂缝(如温度收缩裂缝),以及深层和漏水情况。总宽度<0。3mm的微小间隙可以直接封闭在表面,≥0。3mm的缝隙需要压力灌浆;如果有漏水,需要优秀的止水处理4。
基面解决
小缝隙:用钢丝刷清除表面的灰尘、泥渣,然后换酒精擦拭缝两侧2-3cm至清洗4。
大或深缝隙:沿裂缝方向挖出V型槽(深度5-10mm,总宽度8-15mm),槽体沉渣需用压缩空气吹净12。
第二,补缝施工的关键步骤
组装注浆嘴
注浆嘴布置在缝隙交叠处、顶部和较宽部位,间隔根据裂缝宽度调整:缝宽0。~5mm的时间长度为30~50cm,确保进浆口和出气口合理分布14。底座可以用密封胶粘贴,固化后检查坚固性。
密封和密封检测
用密封胶(如快干水泥或专用密封剂)沿缝隙擦拭2-3mm厚,总宽度≥30mm,确保缝隙完全覆盖4。
干燥24小时后,按压缩气体法(粉刷肥皂液观察气泡)或注水法检查气密性,若漏气需重新修复1。
填缝胶配置及灌浆
材料类型:优先使用低粘度、高流动性环氧树脂填缝剂(如免配制支装型),双组分胶应按比例混合搅拌至无气泡14。
注浆工艺:
压力控制:选择0。2~0。3MPa低压慢灌浆,防止缝隙二次开裂1。
顺序:单孔灌浆时,由下至上,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群孔灌浆应按“先疏后密,先浅后深”标准24。
停止标准:当附近灌浆嘴溢出粘合剂或压力稳定5分钟后停止,封闭灌浆嘴。
干燥固化和效果检测
注浆后静置24~48小时(常温下),粘合剂完全固化后,拆下灌浆嘴,用打磨机修复表面。粘合剂的饱满度可以通过钻芯取样或超声检测来补充,不合格的地方需要补充13。
独特的情景处理和常见问题
漏水缝隙:首先选用速凝密封胶防水,然后注浆;如果缝隙围绕顶板,需结合背水面防渗15。
低温建设:选择低温延度>50cm灌缝胶(如热融型改性沥青胶),开工前加热粘剂至60cm。~为了提高流动性,80℃35。
标准:配戴防割手套和护目镜,防止粘剂接触皮肤;高空作业时架设牢固的脚手架,注浆设备需要接地防触电24。
第四,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案
难题根本原因处置措施
涂胶后会出现裂缝排气不畅或压力不足提高排气孔,选择阶梯充压(0。1→0。2MPa)
封缝胶干裂底层不干燥或粘胶太薄。再一次清除基面,密封胶的厚度增加到3mm以上
粘合剂固化后与基层摆脱基面油渍未消除或胶种不一致。用酒精二次清洗,拆换高粘结环氧胶
可以有效实现顶板裂缝的防渗加固,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建议完成后观察3~6个月,检查是否有二次干裂,必要时进行13次二次注浆。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