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性混凝土露骨剂的定义和核心作用
装饰性混凝土露骨剂(又称露骨料缓凝剂、露石剂)是专门用于混凝土表面特殊装饰处理的化学材料。其核心作用是延缓混凝土表面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使表面水泥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松散。表面水泥浆可以通过高压水枪后续冲洗去除,露出内部骨料(如卵石、碎石、彩色骨料等)。)具有自然级配,从而形成骨料纹理的装饰效果。这种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视觉质感,还可以增强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性,广泛应用于装饰混凝土工程中。
其主要功能和性能特点
1. 延缓凝结时间:可有效延缓混凝土表面水泥浆体凝结时间12~24小时(部分产品可根据需要调整),保证骨料充分暴露在施工充足的工作窗口期。
2. 均匀裸露效果:处理后的混凝土拆模或冲洗后,可获得3~5毫米均匀的骨料裸露面(部分产品可达2~6毫米),展现自然等级的骨料质感,避免人工凿毛或喷砂造成的骨料分布不均匀。
3. 不降低混凝土性能:不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强度(不影响钢筋的握住力),适用于结构连接部位,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等规范要求。
4. 适用性广:可用于各种场景,如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构件、透水混凝土、施工缝处理等。,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工艺(如模具涂装和表面喷涂)。
5. 经济性:多为水性产品,无有害气体挥发;与传统的人工凿毛或喷砂相比,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节省约30%~50%的人力),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粉尘污染。
常见类型
露骨剂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
负缓凝剂:模具表面(如钢模、木模)应提前涂抹,干燥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后脱模冲洗,适用于现浇混凝土、预制构件、立面装饰等场景。可分为溶剂型(快速挥发和快速干燥)和水性型。(、慢慢干燥)。
正缓凝剂:直接喷涂在未初凝的混凝土表面,待混凝土收光校平后冲洗。适用于现浇混凝土路面、树池、铺装板等场景,施工工艺更加简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施工流程:
准备工作:清理混凝土基层表面的油渍、浮尘和松散物,保证基层牢固平整;用专门的修补材料提前处理裂缝和空洞。
涂装/喷涂:用涂料专用辊或喷雾器均匀地涂在模具表面(干燥15~60分钟后浇筑);在新鲜混凝土表面均匀喷洒正向缓凝剂(避免漏喷)。
保养和冲洗:涂刷/喷涂后,用塑料薄膜保湿(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当混凝土达到初凝至中凝(通常为6~24小时,根据温度调节)时,使用高压水枪(压力0.3~0.5。MPa)清洗表面,去除表面的水泥浆,直至骨料暴露均匀。
2. 用量控制:
负缓凝剂:用量约100~150g/m²(根据模具材料、混凝土配合比例调整);
正缓凝剂:用量约0.2~0.3kg/m²(可适当增加密实型路面)。
3. 重点注意事项:
避免直接添加:混凝土中不能添加露骨剂,否则会导致混凝土缓凝、假凝或强度降低;
严格控制冲洗时间:冲洗过早(混凝土未达到初凝)会导致骨料脱落;如果冲洗过晚(水泥浆完全硬化),就无法达到露骨效果;
废水处理:清洗废水在排放前需要进行沉淀处理,避免污染环境;残留水泥浆、细砂应及时清洗;
储存要求:需要储存在封闭、阴凉的地方(温度5~35℃),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有效期一般为6个月。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