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填缝剂的施工方法应根据裂缝性质、环境条件和具体产品要求进行调整。综合各证据整理步骤如下(包括关键参数和注意事项):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裂缝检查
对裂缝的宽度、深度和方向进行测量,检查是否渗透或漏水,确定处理方案(读数显微镜/超声检测)。
2. 表面处理
清除裂缝两侧的浮灰、污垢,用钢丝刷打磨,压缩空气吹除内部灰尘,确保无水干燥。
混凝土裂缝:
宽度<1.5mm:直接清理。
较大或较深的宽度:沿裂缝开"U"形或"V"形槽(槽宽≥15mm,槽深≥20mm),或者钻孔增加胶水通道。
用酒精/丙酮擦拭裂缝两侧2-3厘米的范围。
设置注胶系统
1. 埋设灌胶嘴
每150-300mm沿裂缝预埋一个灌浆嘴(裂缝交叉处需增加)。
灌浆口间距应该是≥裂缝深度不小于0.4m。
2. 封缝密封
将1mm厚的密封胶(如G胶)涂在注浆嘴底盘上,骑缝粘牢。
裂缝表面采用环氧树脂浆或快干封缝胶密封,形成封闭空腔。
配胶和灌胶三
1. 胶液配制
配比:严格按产品重量比(非体积比)混合双组分:
常见比例:A:B = 3:1、4:1、1:1或100:20。
搅拌:完全混合到颜色均匀,避免不完全固化。
用量控制:单次配胶量≤3kg或≤5kg,25℃需要在30-90分钟内用完(胶量越多,操作时间越短)。
2. 灌胶操作
方向:由下而上,由深到浅,由一端到另一端,或由底向顶反复填充。
压力:0.1-0.3MPa低压慢速灌注,推荐0.2MPa保压。
过程:
沿缝隙灌注专用注胶器(如针筒、压力泵)。
在相邻注胶嘴溢出胶液并且流速稳定后,保持2-10秒(或10分钟)的压力。
缺乏胶水需要及时补充。
停止条件:最后一个出胶口稳定出胶,吸浆率高,<0.1L/min。
第四,固化和清洗
1. 固化养护
环境温度≥5℃,25℃需要2-3天才能完全固化,4天后可以检测密实度。
保持通风,避免未固化胶面的杂质污染。
2. 后期处理
拆下注胶嘴和管道,用堵头封好底座防溢胶。
固化后磨平溢胶,清除固化胶液。
使用丙酮/稀释剂及时清洗工具。
第五,重点注意事项
1. 适用条件
裂缝宽度≤混凝土竣工5mm≥三个星期,不适合可能移动的裂缝。
2. 操作
通风环境,佩戴防护装备;避免大量混合胶导致放热过快。
3. 特殊工艺
当需要脱泡时:混合胶抽真空或加热除气泡(例如小火枪)。
过速固化:加入减速剂(如C组分)。
> 注意:不同产品的比例和参数差异较大,施工前一定要查阅具体的产品说明。矛盾示例:
> -注射方向:要求“由上而下”要求“由下而上”,实际需要根据裂缝结构进行选择;
> -比例:体积比为3:1强调必须使用重量比,产品要严格标注。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