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性水泥复合成品材料是基于微观力学设计的纤维增强型先进建筑成品材料。传统混凝土的延展性、抗裂性和耐久性通过特定的配合比和工艺显著提高。成品材料的具体介绍:
1. 定义和核心原理
学习基础结构:以水泥、石英砂等为基体,掺入聚乙烯醇。(PVA)、高特性纤维如聚丙烯生成网状增强结构,利用纤维桥接作用抑制裂纹扩展,实现应变硬化;
其他名称:又称“可弯曲混凝土”、“工程水泥基复合成品材料”(),是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成品材料的典型代表。
2. 主要组成部分
胶凝系统:以42.5级普通硅酸性物质盐水泥为主要原料,经常掺入粉煤灰等工业废料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成本,提高特性;
骨料选择:采用粒径较小的石英砂作为细骨料,产生致密堆积结构,增加压实度;
增强纤维:多选择直径约30~31μm、PVA纤维长度6mm,其弹性模量≥极限抗拉强度为1200MPa的35GPa,通过三维乱向分布构建承力网络;
功能性外掺剂:在低水胶比下加入聚羧酸性物质系减水剂,实现高流动性,优作特性与机械协同作用。
3. 优良的力学特性
拉伸特性:极限拉伸应变可达普通混凝土100倍以上,呈现应变硬化现象,开裂后强度仍可保持甚至增加;
抗压能力:高峰强度后残留强度保持在90%以上,在受压破坏时表现出显著的塑性变形能力;
弯曲行为:具有挠度硬化的特点,裂纹进行细密分散而非集中贯通,显著抑制结构失效过程;
机械性能:经过落锤试验证实,抗冲击性能远远超过普通混凝土,适用于抗震设防强度较高的地区。
4. 功能性特点
耐火性:高温下纤维熔融生成蒸汽逸出通道,释放内部气压,防止基体崩解,保持构件无缺损;
自愈能力:在环境作用下,微裂纹可实现部分闭合,动态修复损伤,延长使用寿命;
价值:大量消耗粉煤灰等固体废物资源,降低碳排放强度,符合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
5. 创新的制备工艺
分阶段投料方法:先干拌砂与掺合料,加水湿混合后分次加入减水剂和水泥进行精细调制,最后一致加入纤维;
振动成型技术:在浇筑过程中配合高频振动设备,确保纤维定向排列与基体紧密结合,提高接触面粘结效率。
6. 在场景中使用典型
结构性加固工程:用于砌体墙面粉抹加固,最小深度仅为10mm,可显著提高抗剪性能,特别适用于旧建筑改造;
新建筑结构设计:用于桥墩、隧道衬砌等部位,通过多裂纹发展模式消耗地震能量,提高延展储备;
特殊构件制造:如装配式建筑节点接合件,利用其高韧性实现大变形协调变形能力。
7. 技术标准进展
虽然目前缺乏国家标准,但已有企业专利突破,就像源新(Xi安)新成品材料获得的“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成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促进了行业标准化发展。
通过纤维增强和微观结构调节,高延性水泥复合成品材料突破了传统混凝土的脆性限制,为土木工程提供了高强度、高韧性和持久性的创新解决方案。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