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环氧植筋胶是保证钢筋与混凝土显著锚固的关键,需要严格“钻孔”→清孔→钢筋处置→配胶→注胶→植筋→固化养护的步骤操作,相应的步骤如下: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验证成品材料和工具
成品材料:选用符合规范标准的环氧植筋胶(双组分,A组分树脂+ 组分硬化剂B)、待植钢筋(根据设计直径和长度,一般为HRB400级)、丙酮(干净使用)。
工具:电钻(带调速功能)、金属钻头(直径比钢筋大4-6毫米,例如Φ16钢筋用Φ20钻头)、清孔刷(与孔径相匹配)、高压气泵(或手动气缸)、搅拌器(电动/手动)、量杯/天平(称重胶成分)、手套,防护眼镜。
2. 基层检测
核实砼强度≥C20,表面无疏松、裂纹或蜂窝,如有缺陷需先用环氧砂浆修复。
标记钻孔位置,确保孔位偏差。≤5mm,避开钢筋、管道(可用钢筋探测器定位)。
第二,重点施工作业步骤
1. 钻孔
孔深:根据设计锚固长度(通常是钢筋直径的10-15倍),Φ20钢筋孔深≥电钻垂直钻孔200-300mm(倾斜度)≤3°),防止原结构钢筋受损。
孔径:严格按“钢筋直径+4-6mm”选择钻头(例如Φ12钢筋对应Φ钻头16,孔壁需要粗糙(增强胶水和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力)。
2. 清孔(决定锚固效用的核心步骤)
步骤一:刷孔:用硬尼龙刷深入孔内,旋转擦拭3-5次,去除附着在孔壁上的灰尘和碎屑。
步骤二:吹孔:用高压气泵从孔底向上吹,将刷子带出的灰尘完全吹出,重复2-3次,直至没有明显的灰尘。
第三步:精洗:如果孔内有油污染物或脱模剂,用蘸有丙酮的棉布深入孔内擦拭,然后吹气无水,确保孔内无水、清洁、无油污染物(潮湿环境专用胶水可以允许微潮,但不允许有明水)。
3. 钢筋处置
将钢筋表面的铁锈、氧化皮用钢丝刷或角磨机去除,直至金属发光,若有油脂污染物需用丙酮擦拭。
建议在植入段进行轻微抛光粗糙处理(带肋钢筋可以省略),增强与胶层的粘结。
4. 植筋胶配制
按照产品说明书的重量比例(例如A:B=3:1、5:1)精确称量双组分,倒入无水容器中。
电动搅拌器低速搅拌3-5分钟(手动搅拌需要5-8分钟),直到胶水颜色一致,无条纹或沉淀,防止混入空气中产生气泡(如果有气泡,可以静置1分钟消泡)。
注意:混合后的胶液应在“适用期”内用完(25℃通常为30-60分钟,高温缩短,低温增加)。超过时间的胶水会固化变稠,禁止使用。
5. 注胶与植筋
注胶:用胶枪或漏斗慢慢将胶液注入孔中,注胶量为孔深的2/3(保证插入钢筋后胶液能填充孔隙,溢出少量),防止注胶过多造成浪费或空鼓过少。
植筋:将处理好的钢筋旋转插入孔中(旋转角度30°-60°),在插入过程中保持垂直,防止歪斜,直至达到设计深度(钢筋顶部与孔口平齐)。
插入后轻轻摇动钢筋2-3次,保证胶液一致包裹在钢筋表面,固化前可用布擦去孔口溢出的少量胶液(如果没有溢出,需要拔出钢筋补胶后再植入)。
6. 固化与养护
静置保护:植筋后24小时内禁止碰撞、旋转或加载钢筋,防止胶层粘结损坏。
固化时间:在常温(25℃)下,24小时初固化(临时固定可拆卸),7天完全固化(达到设计强度);需要将低温(5-10℃)提高到14天,<5℃时要采取保温措施(如涂保温棉),否则可能固化不完全。
质量检验与操作要点三、质量检验要点
1. 质量检验
完全固化后,用小锤子轻敲钢筋外露部分,无松动异响为合格。
重要工程需要抽样进行拉拔试验(每500根钢筋抽一组,每组3根),拉拔力需要抽样。≥设计值(通常是钢筋屈服强度的0.9倍)。
2. 操作要点
环境禁忌:雨天、混凝土潮湿(无专用胶水)或温度<5℃(无保温措施)严禁施工;高温(>35℃时需要加速操作,缩短胶液的使用寿命。
保护:胶水可能会刺激表皮。施工时戴手套和眼镜,接触后立即用酒精清洗;保持施工现场空气流通,隔离火源。
工具清洁:未固化的胶液用丙酮清洗工具,固化后需要机械去除。
严格按照上述步骤,可以保证环氧植筋胶的锚固强度符合规范标准,保证结构加固的可靠性。在实际操作中,应以相应的产品说明书和工程规范为准,步骤不得擅自简化。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