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胶泥的现场作业过程可分为路基构造解决、磨具支撑、混和、灌浆与维护五个阶段,相应步骤如下:
一、路基构造解决
表面清理:消除混泥土路基构造表面的油渍、浮浆、锈迹等异物,保证表面清理靠谱。钢垫板等部位,需要除锈皮和油污染物,以增强粘合力。
凿毛处理:对混凝土路基构造表面开展凿毛处理,提升表面粗糙度,提升轨道胶泥与路基构造的粘接强度。
湿冷解决:灌浆前24小时,路基构造表面深层湿冷,但灌浆前1钟头吸收储水,避免现场作业中储水效果的水泥特性。
二、支模模板架构:依据灌浆施工图架构模板,保证模板坚固严实,避免跑浆。模板插口可采取快速堵漏剂或密封剂密封,内部擦洗脱膜剂或黏贴聚乙烯胶布,便捷磨具。
独特解决:在模板里侧灌浆水平高度上钉25mm厚45度斜角木线,避免浇制体边缘应力集中,提升现场作业品质。
三、搅拌排水级配合比:依据每袋轨道胶泥(一般为25kg或50kg)的规定级配合占比,排水搅拌。比如有的商品要求水灰比为13%-15%,即每50kg干料排水6.5-9kg。
搅拌程序:在搅拌桶中添加要求水,再放入搅拌器中。将一些干材料(按期一半)倒进桶中,搅拌约10秒,随后将剩余材料倒进再度搅拌。搅拌时长应从开始到结束维持在3-5分钟,以保证搅拌一致,无结团。
搅拌操作要点:搅拌时,叶子应沿桶周边前后迟缓挪动,搅拌桶底和桶壁附着的干材料。搅拌叶子不可增至轨道水泥的液位之上,以避免汽体造成水泥里的汽泡、夯实性和强度。搅拌后的轨道水泥需在30分钟内应用。禁止二次加水或加入外加剂,否则会导致强度降低。
四、灌浆灌浆方式:从轨道一侧再次灌浆,直到另一侧外溢并添充。禁止同时从四侧灌浆,避免空气滞留功效水泥的特性。
连续操作:灌浆开始后务必连续进行,不能终断,尽量避免灌浆时长。长轨道等内容进行灌浆状况,两部分间的灌浆时长间隔应短,或则在水泥无不良功效的允许范围内,以保证轨道水泥的完整性和特性的一致性。
深度控制:每次灌浆深层不能超过150mm。当灌浆层低于30mm时,要采取帮助对策(如使用导流槽)或使用其他型号的成品材料,以保证薄防护层水泥可以一致擦抹,质量和数量。
禁止震动:灌浆环节中严禁震动,必需时要竹条推动排水,清除汽泡。同时,避免设备震动传达到灌浆路基构造,避免合理水泥的特性。
五、保养最后凝固解决:灌浆后3-4钟头,用可能和触碰决定是否最后凝固。第一次凝固后,用批刀轻轻抹平表面,随后用麻纱或棉布遮盖表面,保持持续潮湿。
湿冷保养:将湿草袋或布敷于浇灌好的轨道胶泥上,并撒水保养。每日撒水频率依据温度明确:15℃以下时,每天早晚各撒水一次;15℃-35℃时,每天早、中、晚各撒水一次。保养期不少于7天,假如当场气温较低,可适当增加保养期。冬天施工时应采用保温措施,如使用成品保温材料包装保养区或采取加温措施提升工作温度。
拆板及后续维护:浇灌后24小时开展拆板,拆板后再次维护。在维护前期,设备及灌浆层禁止在灌浆后24小时内遭受震动和冲击,以免造成混凝土建筑的构件。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