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性增强砼(高延性砼)的施工作业需严格把控成品材料、搅拌、基层处置、压抹、养护等环节,相应施工作业步骤及操作要点如下:
一、施工作业准备
成品材料准备
原成品材料检验:保证水泥、砂、碎石、特种外加剂(如减水剂、早强剂)及纤维(如PVA或PE纤维)质量符合规范标准。纤维掺量通常为体积的1.5%~2.5%,需一致分散以预防结团。
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需求优化配合比,水胶比一般控制在0.25~0.35,保证工作性与强度平衡。例如,粉料与纤维配合比可为100:1,加水量为干粉料重量的18%~21%。
贮存要求:母料需储存于无水、防潮处,外包吨包完好时贮存不超过90天;纤维应预分散处置,预防受潮结块。
设备准备
搅拌设备:推荐应用卧轴式强制搅拌机或立式搅拌机,保证搅拌叶片完好、转速适中(不低于45转/分钟)。
辅助工具:准备木抹子、铁抹子、刮杠、喷雾器、塑料薄膜等,用于压抹、找平及养护。
基层处置
表层清扫:剔除原结构面粉刷层,去除浮浆、浮灰、油脂污染物及松散层,必要时进行凿毛处置以增强粘附力。
湿润墙面:施工作业前多次浇水使基层充分湿润,但预防积水,以提高砼附着特性。
二、搅拌工艺
加料顺序
干拌阶段:先加入水泥和骨料,干拌1~2分钟至一致。
纤维加入:分批加入纤维,继续搅拌2~3分钟,保证纤维完全分散无结团。
湿拌阶段:加入水和外加剂,搅拌3~5分钟至砼呈一致纤维分散状态,无明显结团现象。
搅拌时间控制
总搅拌时间不少于5分钟,预防纤维团聚或过度搅拌导致纤维特性破坏。
小批量搅拌(如20~40公斤)可应用大功率电动腻子搅拌器,但需增加搅拌时间并调整用水量。
三、压抹施工作业
分层抹面
单层深度:每层压抹深度不超过15mm,若规范标准总深度较大,需分层施工作业。
施工作业时机:前一层初凝时进行后一层压抹,保持表层粗糙以增强层间粘附力。
收平处置:最终收平时预防洒水,预防表层细密裂纹或开裂。
关键部位处置
转角与接缝:阴阳角部位需一次性连续压抹,不留施工作业缝,保证纤维三维一致分布。
钢筋布置:若规范标准布置钢筋,需保证位置、数量和尺寸符合规范,保护层深度偏差不超过±3mm。
四、养护管理
初期养护
涂覆保水:压抹完成后12小时内涂覆塑料薄膜或湿麻布,预防水分蒸发。
喷水养护:前3天每2小时喷水一次,后期增加至4~6小时一次,保持表层湿润至少7天。
冬季施工作业:环境气温低于5℃时,采用电炉、小太阳等升温设备,并涂覆防火草帘保温,养护时间增加至14天。
温差控制
养护期间内外温差超过20℃时,需采取保温措施(如覆膜加草帘),预防气温应力导致裂纹。
五、质量控制与验收
过程监控
坍落度检测:保证砼坍落度符合施工作业要求,预防离析或泌水。
纤维分散检测:搅拌完成后检测砼中纤维是否一致分布,无结团现象。
压抹深度备案:每层压抹后测量深度,保证符合规范标准。
成品验收
表观检测:表层应平整、无裂纹、无蜂窝麻面,纤维裸露长度符合标准。
强度检测:通过试块检测3d、7d和28d抗压强度,保证达到设计值。
延性测试:进行弯曲试验或拉伸试验,验证极限拉应变是否达到3%~8%。
六、操作要点
施工作业环境:气温宜为5℃~35℃,相对湿润度不大于85%;受热时需遮阳降温,低温时需保温防冻。
应用时间:搅拌完成后宜在40分钟内用完,现场气温超过30℃时应缩短至30分钟内。
措施:施工作业人员需佩戴帽、手套等保护用品,预防砼溅出伤人。
资料整理:无缺损备案施工作业时间、环境参数、操作人员等,为后期养护依据。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