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柱植筋胶用以在混凝土、砖砌体等基材中置入钢筋或丝杆,以加强框架柱与主体结构的接合强度。其应用需要严格的工艺流程,以保证锚固力合格。具体操作流程及操作要点:
1、现场作业准备
1. 成品材料及工具
植筋胶:成份(A/B成份)EP树脂或改性胺植筋胶(需符合GB) 50728-2011《工程结构加固成品材料性鉴定技术规范》)。
钢筋:HRB400级及以上螺纹钢,直径按规范标准(如φ12、φ16)。
工具:冲击电钻(可用直径钻)、髙压风枪/刷子/搅拌棒(禁用棍子)、手套、护目镜。
2. 板才检测
查验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砖砌体应是MU10及以上),无严重松散、蜕皮或裂痕。
二、定位与开洞
1. 标记位置
依据设计图,在基材上鉴别植筋位置,间距≥3d(d为钢筋规格),避免和原钢筋发生争执(可用钢筋探测仪帮助定位)。
2. 打孔钻头孔径:打孔孔径=钢筋规格 4~6mm(如φ16钢筋用φ22钻头)。
开洞深层:≥15d(规范极小值)至20d(推荐值,提升锚固力)≤±2mm。
打孔垂直度:坡度≤2°(避免植筋轴力受力)。
三、清孔无水
1. 消除粉尘
立即使用髙压风枪(或吸尘机) 钢刷)清除孔里的碎渣,反复3~5次至孔边无灰尘(假如孔里有积水,必须用棉签抽走或自然晾干)。
2. 无水度检测
孔边手感无水无湿(潮湿板运用甲苯清洗或等候,自然无水,含水量≤15%)。
四、钢筋解决
除锈:用钢刷或砂纸抛光置入端钢筋,直到露出金属绵软光亮(锈蚀严重要用酸性物质清理除锈后用清水冲洗)。
涂胶(可选)涂胶(可选):部分植筋胶需在钢筋置入端涂一层薄胶(提升顶端粘合),擦洗一致无漏刷。
五、补胶和植筋
1. 植筋胶混合
成分植筋胶:按说明书级配合占比(一般AA):B=3:1或重量比)拌和3~5分钟至颜色一致(避免高速搅拌引进汽泡)。
2. 补胶方式
注入式植筋胶:将胶体引进孔里至2/3深层(保证钢筋插入后胶体外溢孔)。
成桶植筋胶:将胶体直接倒入孔里至2/3深层(避免过度消耗)。
3. 插到钢筋
沿开洞关键慢慢插进处理好的钢筋,边插边转动(保证胶体一致包囊钢筋)。
插进孔底后静放,胶体从管口外溢为合格(如无外溢需补胶)。
6、干、固、维护
1. 初凝
最后凝固:2~4钟头(钢筋可轻度调整位置,但禁止晃动或拔出)。
完全凝固:24~48钟头(达到设计强度,这时可承受荷载)。
2. 固化条件
凝固期内避免震荡钢筋(如冲击、踩踏),工作温度为5~35℃(低温提升初凝,受热需挡光)。
冬季低温(<5℃)要用温水拌和胶体,并抹上成品保温材料(如草垫)。
七、质量验收
1. 抗拉拔试验
植筋后7天进行现场拉拔试验(按GB开展) 50367-2013)≥设计值的1.1倍(如设计值为10kn,点评≥11kN)。
2. 表面检验
管口胶体圆滑无气泡,钢筋无松动或偏差。
钢筋与板才本身没有空隙(胶体彻底密实)。
八、操作要点
1. 维护:戴面具(避免吸入粉尘)、手套(避免胶体接触皮肤),假如胶体溅到眼睛周围,马上用清水冲洗。
2. 储存条件:植筋胶应密封保存在荫凉无水处(未开封期限显著为12个月,开封后7日内应用)。
3. 要求:废橡胶管及包装按危险废物处理(含EP树脂成分,不可随意丢弃)。
:框架柱植筋胶的核心是“精准开洞”→彻底清孔→规范补胶→适当植筋→严苛维护”,严格把控各环节细节,保证锚固力合格,为框架柱长期可靠的机械结合。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