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渗减水剂掺混比
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混凝土抗渗减水剂的掺和比及有关标准规范:
一、原料要求
1. 水泥:
应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少于32.5MPa。
水泥的碱含量必须符合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总碱含量不超过2.25公斤的规定。
2. 石料:
粗骨料:应使用5~31.5mm级配匀称机碎石,较大粒度不宜大于40mm,含粉量不宜大于1.0%,土壤成分不宜大于0.5%。
细骨料:应使用中粗砂,颗粒级配2.5~3.0,含粉量不能超过3.0%,土壤成分不能超过1.0%。
3. 减水剂:
应选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减水剂或引气减水剂。
矿物掺合料用于抗渗混凝土,F类应用于煤灰,不能低于II级。
二、配合比设计
1. 胶凝材料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不宜小于320KG。
2. 水胶比:
较大的水胶比应符合表7.1.2的规定。
比如,当抗渗等级为P6时,较大的水胶比为0.60;当抗渗等级为P8时,较大的水胶比为0.55。
3. 砂率:
砂率应是35%~45%。
4. 减水剂用量:
依据实际工程规定,添加剂的剂量一般为胶凝材料剂量的3%-6%。
比如,在C40抗渗混凝土中,减水剂用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6%,即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减水剂用量为26.3kg。
三、施工标准
1. 试配与实验:
抗渗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立,实验时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点提升一级。
比如,当设计要点为P8时,试配时应达到P12。
2. 含气量操作:
抗渗混凝土与引气剂混和,含气量应保持在3.0%~5.0%。
3. 保养:
浇筑混凝土后该进行一定的维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以上配合比和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达到工程设计和使用的规定。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