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耐碱剂执行的标准是JC/T1011-2006《混凝土耐碱剂》。该标准规定了混凝土耐碱剂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适用于由有机化合物与多种无机材料复合配制而成的,用于提高混凝土耐碱性能的外加剂。
混凝土耐碱剂的使用方法如下:
1. 原材料选择:
水泥: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MPa,铝酸三钙(C3A)含量需低于9%,防止使用矿渣、火山灰或粉煤灰水泥。
骨料:粗骨料宜采用破碎石灰石,最大粒径≤35mm,碱溶率≤0.48g/L;细骨料选用优质河砂,砂率控制在40%左右,粗细骨料总碱溶率≤1.0g/L。
掺合料:推荐磨细石灰石粉,掺量约为水泥用量的15%。
2. 外加剂选择:
耐碱剂:如H-506型,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4%-6%,需与水泥同步加入搅拌机并延长搅拌时间。
减水剂与早强剂:优先选用木钙系列减水剂,减水率≥10%,早强剂可采用三乙醇胺与硫酸钠复合物。
3. 配合比设计:
水灰比:需严格控制,一般≤0.55,水灰比越小,抗渗性和耐碱性能越强。
水泥用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硅酸盐水泥用量≤300kg,细粉料(水泥+磨细掺合料)总量≥400kg。
砂率与级配:砂率约40%,粗细骨料需良好级配以提高密实度。
4. 搅拌工艺:干料(水泥、骨料、掺合料)先混合搅拌1分钟,再加入水和耐碱剂继续搅拌1-2分钟,总时长比普通混凝土延长1分钟,确保均匀性。
5. 浇筑与振捣:需连续浇筑,防止施工缝;分层振捣,确保密实度,尤其注意钢筋密集部位使用细石混凝土。
6. 抹面与养护:初凝后终凝前完成抹面压光,禁止撒水泥压光;浇筑后12小时内覆盖养护,养护时间≥14天,低温时改用塑料薄膜保护。
7. 质量检测与验收:试块检测时,常规养护试块与浸碱养护试块(25%氢氧化钠溶液)需同步测试,评估耐碱腐蚀强度;现场检查确保无露筋、裂纹、蜂窝等缺陷,抗压强度、抗渗标号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温度宜在5-35℃,防止受热暴晒或低温冰冻。施工人员需佩戴手套、口罩,防止皮肤接触耐碱剂,接触后立即用清水冲洗。运输时防止离析,离析后需二次搅拌,模板需严密防漏浆。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