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粘钢加固法中,建筑加固粘钢灌胶是一个关键步骤,有关介绍: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适用于钢板厚度3 - 粘钢6毫米加固施工。
施工准备:
材料准备:需要准备结构胶、钢板、化学螺栓或螺栓、角钢、木质坚固等材料。结构胶应选择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产品,如建设部国家建筑鉴定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专家鉴定的产品[1,5]。
准备工具:准备电钻、切割机、台钻、砂轮机、角钢、木毅、螺钉、锤子、刷子、吹气筒、灌浆机等工具。
基层处理:清除浮灰、灰尘、油渍、污垢等。在混凝土粘贴面上,用结构胶修补表面蜂窝和凹凸不平的地方,打磨后露出结构体,用丙酮擦拭;钢板粘结面平整除锈,抛光后呈现金属光泽,抛光线垂直于钢板的受力方向,也用丙酮擦拭。
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根据施工图纸,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和钢板上定位螺栓孔等。
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和钢板上钻固定螺栓孔和注胶孔,钻孔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孔位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1,2,3,4,5,7,8]。
清孔:钻孔后,用吹气筒吹除孔内灰尘,并用刷子清除孔内灰尘,确保孔内无杂物、水渍等[1,2,3,4,5,7,8]。
螺栓植入:检查孔合格后,将螺栓植入孔中。螺栓植入部分应清洗干净,植入后不得触摸。只有固化后才能用力使用。如果在潮湿的环境中,需要干燥孔洞。
钢粘结面处理:钢粘结面抛光后应平整,无油污、灰尘等,并与混凝土表面紧密贴合。
配胶:根据使用说明,将结构胶A、两个组分按比例(例如2:1)准确称重,放入清洁容器中,用电动搅拌器或其他棒材匀速搅拌,直至颜色一致,无沉淀物和色差。搅拌时沿同一方向,尽量防止混入空气中形成气泡。胶料的每次混合量根据现场环境温度确定,使用时间按要求控制。一般在25℃时,调胶后40分钟内用完[1,2,3,4,5,7,8]。
粘贴:在加工好的钢板和混凝土表面同时涂抹准备好的胶水。水平粘贴时,胶水中间的厚边很薄,垂直粘贴时又厚又薄。涂抹应均匀,无渗漏。
压力固定:钢板粘贴后,通过螺杆、角铁、木质坚固等辅助工具进行压力固定。在螺栓上设置临时角钢,角钢和钢板用木材固定并加压,直到胶水同时挤出钢板周围。在加压过程中,钢板的位置必须符合粘贴要求,不能中途局部减压。常温下加压固定时间不少于24小时,然后才能卸压[1,2,3,4,5,7,8]。
灌注胶施工(针对形状复杂的部位):形状复杂的墙壁或柱角可以用胶水灌注粘钢。首先,钢板通过螺栓或夹具固定在水泥基材表面,然后在混凝土和钢板之间的间隙压力下灌注胶料。施工时,先将灌浆嘴排气口放在组装好的零件上,用封堵结构胶密封,用压缩空气从灌浆嘴输入进行密封检查,合格后用0.3 - 0.5兆帕的压缩空气将胶水从零件的进胶口压入,排气孔溢出后逐一堵塞,直到零件充满胶水,最后用结构胶堵塞进胶口。
固化养护:在常温(25℃)下,灌注粘钢胶施工后,应固化不少于3天。当温度降低时,固化时间应相应延长;如果温度低于5℃,应采取红外灯(或碘钨灯)或低温固化改性产品的加热措施[2,3,4,5,7,8]。
质量检验:
外观检查:施工结束后,检查钢板周围是否有漏胶,观察胶水的颜色和硬化程度[2,3,4,5,7,8]。
粘结面积检查:用小锤子敲击钢板,检查钢板的有效粘结面积。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70%。对于不密实的区域,可以补充钻孔和排气孔[2,3,4,5,7,8]。
载荷检验:对于重要部件,可以进行载荷检验,一般采用分级加载到正常载荷的标准值,但是成本高,耗时长。
防腐蚀处理:施工结束后,将钢板余胶清理至原钢表面,先刷一层防锈漆,待干燥后再刷第二层防锈漆;如有防火要求,按规定涂防火涂料[2,3,4,5,7,8]。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