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中掺入抗渗剂是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常用技术手段。抗渗剂是一种外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度,降低其透水性。主要用于制备防渗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地下室、水池、隧道、水利工程、核电设施等防潮要求较高的工程结构。
抗渗剂的作用原理:
添加效果:抗渗剂中的细小颗粒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孔隙,降低孔隙率,提高密实度。
晶化反应: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一些抗渗剂(如无机)可以与水泥水化产品发生二次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针状或块状晶体,堵塞毛孔和微裂纹。
改善界面结构:一些有机或复合抗渗剂可改善水泥浆与石料之间的界面结构,减少渗漏通道。
降低透水性:通过上述功效,整体降低混凝土的透水性,提高其抗渗性能。
常用的抗渗剂种类:
无机抗渗剂:
氧化硅(如硅灰)
硅酸盐类
硅酸钠等
有机抗渗剂:
聚合物乳液或溶液(如丙烯酸、聚氨酯)
表活剂类
复合抗渗剂:
将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兼顾添加、反映和表面改性等多种功能,效果更佳。
掺加方法:
抗渗剂一般作为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外加剂添加,其掺量根据产品介绍和工程规定确定,一般为水泥重量的0.5%。~3%。
抗渗性混凝土性能参数:
混合抗渗剂后,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P6是常见的抗渗性能。、P8、P10、P12等,数字越大,抗渗性越强。
:
在混凝土中加入抗渗剂是提高结构防水功能、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特别适用于地下、水下等潮湿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选择合适的抗渗剂,合理使用,可以达到良好的抗渗效果。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