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与钢纤维混凝土混凝土(SFRC)存在以下差异:
构成材料:
活性粉末混凝土:一般不使用粗骨料,细骨料粒度较小(一般小于 0.6mm)。主要成分包括水泥、细石英粉、硅灰、钢纤维(一般为镀铜微钢纤维,直径 0.15 - 0.2mm,长短 13 - 25mm)、添加剂等。,各成分比例相对固定,胶水比例非常低(0.15) - 0.20)。
钢纤维混凝土:以水泥混凝土为基体,加入杂乱无章的短钢纤维。除了钢纤维,还有水泥、细骨料和粗骨料(粒度不应大于 25mm)、钢纤维的长度一般为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水等。 20 - 25px,直径 0.3 - 0.9mm,长径比 30 - 纤维体积率一般为80。 1% - 2%。
功能特点:
强度:
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高,一般可达 200MPa 至 800MPa;抗压强度也很高,可以达到 20MPa 至 50MPa。
钢纤混凝土:抗拉强度小于水泥混凝土,一般在水泥混凝土中, 0 - 25%;但是抗压强度提高了 40% - 抗拉强度提高80% 60% - 抗拉强度提高120% 50% - 200%。
韧性抗裂性能:
活性粉末混凝土:冲击韧性高,可达 40000J/m²,这是一种水泥混凝土 250 倍,抗裂性能极佳。
钢纤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相比,韧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抗裂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整体上没有活力粉末混凝土那么坚韧。
耐久性:
活性粉末混凝土:孔隙率极低,抗渗透能力强,氯离子透水性高强度混凝土耐冻融等耐久性指标高达1/25,300。第二次快速冻融后的耐久性因素达到 100%。
与水泥混凝土相比,钢纤维混凝土的耐久性有所提高,如抗冻融、抗冲击等特性,但其耐久性不如活力粉末混凝土。
生产工艺:
活性粉末混凝土:应进行优化级配设计,常需高温热熔(蒸汽养护)等特殊工艺,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钢纤混凝土:一般采用先干透湿的混合工艺,保证钢纤均匀分布,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不需要高温热熔等特殊工艺。
应用领域:
活性粉末混凝土:常用于对结构特性要求极高的地方,如独特的桥梁结构(极低高度梁等)、薄壁结构、抗爆结构、承载高荷载的独特构件制造等,也可用于工程部位,具有极高的耐久性。
钢纤维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公路路面、桥面铺装、飞机跑道、工业地板、高层建筑的某些部位(屋面活动场所、转换梁等)。)在建筑、路面、桥梁、隧道、军事工程等行业,可部分或全部替代常规钢筋。
成本:
活性粉末混凝土:由于原料要求高(如极细活性粉末、硅灰等),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
钢纤混凝土:钢纤成本相对较高,但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整体成本低于活力粉末混凝土。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