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构造粘钢加固方式选用粘合剂将钢板与混凝土工程坚固融合,使二者共同工作,提升构造的承载能力和耐用性。固化后,粘合剂能承受较大的张力和剪力,维持钢板与混凝土间的相对速度在很小的范围内,以确保二者的协作应力。
二、施工工艺流程
1. 表面解决
混凝土表面解决:
清理务必加固的混凝土工程表面,清除表面的油迹、浮浆、松散层等杂质。混凝土表面可采用人工凿毛或磨光机抛光,外露新鲜石料。比如,梁、柱等部位应确保其视角详尽,表面平面度符合要求。
清理处理好的混凝土表面,一般用缩小气吹尘土,随后用干净的棉布清洗,确保表面干躁清理,防止灰尘等杂质危害粘合剂的粘合效果。
钢板表面解决:
钢板一般需要除锈,可以采取喷砂、抛丸或手工砂磨。抛丸除锈是一种比较方式,能使钢板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度,提升粘合面积。比如,针对薄厚较大的钢板,喷砂可以有效的清除表面的生锈和氧化层。
除锈后的钢板也要清洗干净,消除表面的尘土和杂物,并保持干净,防止生锈。
2. 配胶依据选定粘合剂产品手册,精确称重树脂和固化剂。不同的粘合剂有不同的配合比,如某类类别的耐候胶,树脂和固化剂的质量比可能是4:1。
应用电动搅拌器等专用拌和工具,充分搅拌粘合剂成份,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3分钟,直到粘合剂颜色均匀,无明显图案和汽泡。
3. 涂胶和黏贴钢板
将搅拌均匀的粘合剂均匀涂抹在处理好的混凝土表面和钢板黏合表面。擦洗粘合剂时,留意黏胶厚度均匀,一般控制在1 - 3mm之间。可使用专用刮板进行擦拭,确保黏胶无漏涂、无气泡。
再将钢板清晰地顺从混凝土表面的预定位置,用夹具或支撑固定,确保钢板与混凝土表面紧密接触,并在粘合剂干燥和固定前保持一致。比如,黏贴钢板时,从一端慢慢轻按,清除粘合剂中的空气,使粘合剂与钢板和混凝土表面充分接触。
4. 充压凝固
钢板黏贴后,钢板必须增加一定的压力,以确保粘合剂能充分进入黏合表面,使钢板与混凝土中间具有较好的粘接效果。千斤顶、起吊或其它加压设备适合于充压。比如,小部件可以用沙包和其它起吊材料充压;大型承重构件可能需要特殊液压加压设备。
胶粘剂的初凝在于产品手册与自然标准(如温度湿度)。一般来说,在室温下,初凝可能需要24 - 72钟头不同。在固化过程中,充压应长期保持,环境温度湿度应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比如,温度最好为5 - 在35℃之间,空气湿度不超过70%。
5. 质量检验
外观检验:查验钢板与混凝土间的粘接面是否有明显空隙、胶瘤或粘接不匀。若发现部分不够,应及时处理。
粘接强度实验:可通过抽样试验的方式,挑选拉伸实验或剪切试验,检测粘接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比如,挑选钢筋梁、柱等部件的代表部位,拼装拉伸实验设备,按规定加载速率开展拉伸实验,查验钢板与混凝土间的粘接强度是否满足设计值。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