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堵漏注浆液的施工方法需要严格工艺流程,确保堵漏效果。详细的施工步骤及注意事项:
---
一、施工准备
1. 材料检查
- 确认聚氨酯注浆液在有效期内,无沉淀、分层或结块现象。
- 检查注浆设备(如注浆泵、高压管、注浆嘴)是否完好,压力表是否正常。
2. 工具准备
- 钻孔设备(电钻、冲击钻)、注浆泵、搅拌器、高压胶管、止水针头(注浆嘴)、防护用品(手套、护目镜、口罩)。
3. 基层处理
- 清理渗漏部位的表面,去除油污、灰尘、疏松物等,确保基层干净、干燥(若潮湿需标明)。
- 对明显裂缝或孔洞进行标记,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或快凝材料封堵较大缺陷。
---
二、施工步骤
1. 钻孔(根据渗漏情况)
- 布孔原则:
- 在渗漏点周围呈梅花形或网格形布孔,孔距根据渗漏范围调整(一般20~50cm)。
- 孔深应穿透结构层,进入不透水层(如混凝土裂缝需钻穿裂缝),孔径通常为8~16mm。
- 钻孔要求:
- 使用冲击钻或水钻钻孔,孔洞应垂直于基层表面。
- 钻孔后清除孔内碎屑,保持孔洞畅通。
2. 安装注浆嘴(止水针头)
- 将注浆嘴插入钻好的孔中,用专用工具固定,确保密封性(可用快凝水泥或密封胶固定)。
- 裂缝,可直接沿缝嵌入注浆嘴,并用封缝材料(如环氧胶泥)封闭表面,防止注浆时漏浆。
3. 封缝(可选)
- 若渗漏点为裂缝,需用封缝材料(如环氧砂浆、堵漏灵)封闭裂缝表面,仅留注浆嘴作为导流通道。
- 封缝目的是保证注浆压力,使浆液有效渗透至渗漏通道。
4. 注浆操作
- 配浆:
- 按产品说明书比例混合主剂和固化剂(预聚体与发泡剂),搅拌均匀。
- 注浆参数:
- 注浆压力:初始压力0.2~0.3MPa,逐渐加压至0.5~1.0MPa(具体根据渗漏程度和结构厚度调整)。
- 进浆速度:控制流量,避免过快导致浆液流失。
- 注浆顺序:
- 从低处到高处,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注浆,确保浆液填充密实。
- 观察相邻注浆嘴是否出浆,若出浆则关闭该嘴,继续下一个孔注浆。
- 稳压与结束:
- 当注浆压力达到设定值且稳定3~5分钟,或渗漏点停止渗水后,关闭注浆嘴,稳压10~30秒后拆除。
5. 封孔与清理
- 注浆完成后,用快凝水泥或封口胶封堵注浆嘴,防止浆液回流。
- 清理施工现场,检查渗漏点是否仍有渗水。
---
三、关键注意事项
1. 防护
- 施工时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避免皮肤接触注浆液。
- 确保施工现场通风,防止挥发性气体积聚。
2. 质量控制
- 注浆前检查设备和材料,避免堵塞或泄漏。
- 严格控制注浆压力,过高可能导致结构破坏,过低则填充不密实。
- 对隐蔽工程(如隧道、地下室)建议分段注浆,并做压水试验验证效果。
3. 环境要求
- 适宜施工温度:5~35℃(低温需加热浆液,高温需加速凝固)。
- 避免在雨天或潮湿表面施工,若基层潮湿需延长晾干时间或使用除湿设备。
4. 应急处理
- 若浆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
- 未固化的浆液可用丙酮或专用清洗剂清除。
---
四、典型应用场景
1. 地下室渗漏:墙面裂缝、施工缝、穿墙管根等部位。
2. 隧道漏水:衬砌裂缝、变形缝、蜂窝麻面区域。
3. 管道漏点:供水管、排水管、消防管的接缝或腐蚀孔洞。
4. 屋面/卫生间漏水:阴阳角、地漏周边、瓷砖缝隙。
---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
- 问题1:注浆后仍渗漏
- 原因:注浆压力不足、孔洞未钻穿渗漏通道、封缝不严。
- 解决:重新钻孔补注,提高压力,加强封缝。
- 问题2:浆液扩散范围小
- 原因:孔距过大、浆液粘度高、渗漏通道复杂。
- 解决:缩小孔距,调整浆液配比(如增加水量或稀释剂)。
- 问题3:注浆嘴堵塞
- 原因:浆液未过滤、设备清洗不彻底。
- 解决:使用前过滤浆液,注浆后及时清洗设备。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