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准备材料准备:依据地面病害面积和深度,可能冷补剂用量。检查材料品质,确保无结块、反潮等状况。
准备工具:准备铁铲、扫把、电吹风、平板夯、压路机、温度仪等设施,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到位。
人员准备:组织专业施工人员,开展技术交底,使之掌握施工工序和质量标准。
当场准备:设定警示标识和交通引导标志,封闭施工地区,确保施工。消除施工工地,消除阻碍物。
路面处理清理:用扫把清理病害位置的污渍、尘土、油污等。,随后用吹风机吹掉缝隙里的尘土。
排水:假如坑内有积水,马上排水,可采取水泵抽水或自然引流的方法,确保坑内干躁。
切割开挖:病害面积较大,沿病害边缘切割规范外型(如方形),确保修复界限整洁。全部旧沥青混合料均采用铁铲等设施,开挖深度应依据病害水准确立,一般远高于病害深层,确保修复后路面整洁。同时,挖掘和处理坑周边分散的内容。
基层处理:查验开挖后的底层。若有松脱、起砂等问题,应做解决和处理。底层可用水泥砂浆、乳化沥青等材料修复密封,确保底层强度的稳定性。
冷补料填铺填料:将沥清冷补料慢慢倒进坑内,按从深到浅顺序分层添充,每层厚度不得超过5cm。这样可以保证冷补料充裕,方便后期夯实操作。
整平:用铲子等设备将填充的冷补料铺装工整,使其与原地面高度基本一致。在整平环节中,能够用刮刀确保表面平面度,留意夯实边沿,避免间隙产生。
夯实工具挑选:平板夯适合于小面积修复,小压路机用于规模性修复。合理选择夯实工具能提高夯实效果,确保修复品质。
夯实方式:从修复部位到中间开展夯实,避免边沿松脱。夯实频次不少于3次,夯实频次不少于3次。 5次,具体频次应依据材料特性和夯实效果确立。在夯实环节中,操纵压路机的行车速度与压力,确保夯实对称。一般来说,小压路机的行车速度维持在2 3km/h。
开放交通质量检验:夯实后,冷补料温度降至常温,查验修复品质。查验表面是否光滑,是否有明显轮痕,边沿是否牢固。假如发现问题,请尽快修复。
早期管控:开放交通早期限制车速,一般控制在20km/h下列,防止车辆忽然刹车、急弯。冷补充品干固充裕后(一般为24钟头),交通可恢复。
维护及后续管理
维护:开放交通后一段时间内,维护保养和维护维修部位。雨天或高温天气后,马上看看是否有危害。
记录与:纪录施工阶段和修复效果,包含施工工期、材料耗费、施工人员、修复面积等。准时经验教训,供后面施工参照。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