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构成
I 水泥基灌浆材料是一种水泥基灌浆材料,一般由水泥、细骨料、填料和各种添加剂组成。水泥作为主要的凝胶材料,保证了灌浆材料的硬化和强度发展;细骨料如砂,提高了灌浆材料的体积和部分强度;添加剂用于提高灌浆材料的工作性能,如流动性、凝固时间和抗裂性。
特点
高流动性:能流入狭小的空间和细小的缝隙,保证填充密实。
高强:硬化后的灌浆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微膨胀:在硬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膨胀性,能补偿收缩,避免开裂。
耐久性: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腐蚀性和抗冻性,适应各种恶劣环境。
施工工艺
混合
混合水泥基灌浆材料时,应根据产品所需用水量加水。
应机械混合水泥基灌浆材料。搅拌时,首先加入 2/3 水,搅拌约 3分钟,然后加入剩余的水,搅拌均匀。如对特定产品有特定的混合要求,则应根据其要求进行混合。
搅拌场所应靠近灌浆场所。
锚固灌浆地脚螺栓
锚固锚栓的施工工艺应符合以下要求:清孔;清理孔内积水;去除螺栓表面的油污和铁锈;插入螺栓进行调整和固定;搅拌灌浆材料;灌浆;固化;安装设备。
螺栓钻孔时,螺栓孔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 5mm,垂直偏差不得大于5mm。 5°。螺栓孔壁应粗糙,孔内应清洁,无浮灰、油污等杂质。灌浆前用水浸泡 8 12 为了清除孔内积水,小时。如果环境温度低于在5℃时,应采取预热措施,温度应保持在5℃。 10℃。
地脚螺栓表面的油污和铁锈应在灌浆前清除。
在将混合水泥基灌浆材料倒入螺栓孔中时,可根据需要调整螺栓的位置。灌浆时严禁振动,灌浆后不得再次调整螺栓。
孔内灌浆层的上表面应低于基础混凝土表面。 50毫米。
二次灌浆
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浆方法。工艺流程应符合下列要求:清洁设备基础;24 小时前开始浸泡;灌浆前清除积水;准备施工工具;混合灌浆材料;二次灌浆;维护。
灌浆前,应清理设备底板和与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基础表面,不得有松散的砾石、浮浆、油污、蜡等。灌浆前 24小时,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应充分湿润。清除积水1h。
第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灌浆,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不得同时从相对两侧灌浆。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灌浆时间应尽可能缩短。
如果轨道基础或灌浆距离较长,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段施工。
灌浆时禁止振动,必要时使用灌浆助推器(灌浆材料沿浆液流向底部,禁止从灌浆层中上部推进)。
设备基础灌浆后,应在灌浆后进行。 36h沿着底板边缘向外切割 45°斜角。
用途
主要用于一般建筑工程,可用于填充结构间隙、固定设备基础、加固修复等工程,需要良好的流动性和适当的强度。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