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 抗渗混凝土减水剂的掺量也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一些常见情况及参考依据:
一、一般掺量范围
1. 防水剂
一般情况下,防水剂的掺量约为水泥用量 3% 5%。这一范围之内掺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同时不会对混凝土的诸多特点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在一些地下工程中,当使用特定防水剂时,掺量为 4%,在确保混凝土强度前提下,使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达到 P8 。
2. 膨胀剂
膨胀剂的掺量通常在 8% 12%上下。膨胀剂的主要作用是赔偿混凝土关掉,降低缝隙,进而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但过多掺量可能造成混凝土过度膨胀、开裂等难题。
比如,在各类水池施工中,采用了一种常见的膨胀剂,掺量为 10%,有效预防混凝土因封闭而引起的间隙,提升水池的抗渗性能。
二、伤害掺量的因素
1. 混凝土配合比
水灰比:较低的水灰比能使混凝土更为密实,但水灰比较低前提下,为了确保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渗性,可能需要适当提升减水剂的掺量。相反,当水灰也较高时,减水剂的掺量可能需要相应减少。
浆骨比:浆骨比的尺寸取决于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密实性。当浆骨很大时,混凝土黏度较大,减水剂的需要可能降低;浆骨可能需要更多减水剂来调节混凝土的性能。
砂率:合理的砂率能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工作性与抗渗性。随着砂率的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逐步提高,但砂率太高会导致混凝土干缩的扩大。减水剂的掺量应依据砂率及时纠正。
2. 减水剂的类型和特点
不同种类的减水剂:不同厂家生产减水剂成分性能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减水剂在低掺量下能够达到抗渗效果,而有的一般减水剂可能需要更高的掺量。
减水剂的复合运用:在实际工程中,有时采用各种减水剂来提升混凝土的性能。这时,各种减水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其混和量。比如,当防水剂和膨胀剂结合使用时,应注意二者的协同效应和相互影响,并明确适度的混合比例。
3. 施工条件和环境
温湿度:施工情况下的温湿度对减水剂的作用有明显伤害。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水分消耗快,需要适当提升减水剂的掺量,以维持混凝土潮湿;但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减水剂的作用可能会降低,因此掺量务必及时纠正。
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方法也会影响减水剂的组合量。比如,在挑选泵送施工时,因为管道内混凝土摩阻大,可能需要增加减水剂的组合量,以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 工程要求
构造的重要性适用场景:地下室、水池等关键结构或极端运用条件下的混凝土工程对抗渗性能要求很高,需要适当提升减水剂的掺量,提升混凝土的抗渗级别。在一些次序结构或适用场景中,减水剂的掺量可能较低。
耐用性要求:假如工程对混凝土的耐用性有较高的要求,除了满足抗渗性能外,还应考虑混凝土的耐腐蚀性和耐炭化性。这时,可选择取得相应功能的减水剂,并按照其功能特性确立适度的组合量。
P8 抗渗混凝土减水剂的掺量需要综合考虑多种要素,通过试验和实践经验明确最好掺量,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其它特点合乎工程要求。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