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砂混凝土容重选值及测算
一 一般取值范围
在工程应用中,钢砂(或铁钢砂)做为细骨料调制的混泥土,一般湿密度(实容积密度)约为2700–2900 kg/m³(即27–29 kN/m³,按g≈10 m/s²测算)。本段适用大部分承重和耐磨情景的常规配合比和成型方法。
做为重混泥土/承重混泥土,一般采用设计目标密度≥28 kN/m³(≈2800 kg/m³);工程案例说明,钢箱梁承重混泥土可达43–48 kN/m³(≈4300–4800 kg/m³),一些产品/配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要求限定会导致规范限定≈60 kN/m³(≈6000 kg/m³)。高值主要用于高抗浮/高平稳规定部位,如桥机、钢箱梁顶部和支点。
二 伤害密度的关键因素
石材系统及级配:采用铁矿砂/铁矿砂、钢砂/煤灰等高密度石材可显著提高密度;持续密实的级配有益于贴近理论密度。
含水状况和含气量:湿拌含水、成形激励和泌水操作会改变孔隙率和含气量,进而影响评价密度(含气量多则稍低)。
施工技术及减水剂:泵送应具备粘结力及抗离析性。减水剂的类型和掺量、混和和浇制方式都会影响石材的堆积和最终密实度。
三 迅速可能与审校
换算关系:1 kN/m³ ≈ 100 kg/m³(取g≈10 m/s²)。比如,45个设计目标 kN/m³ ≈ 4500 kg/m³。
可能公式(相近):ρ_mix ≈ V_ca·ρ_ca V_fa·ρ_fa V_w·ρ_w V_air·ρ_air。其中,V_ca、V_fa、V_w、V_air是各成分体积分数,ρ_ca、ρ_fa、ρ_w、ρ_air是对应的密度;ρ_air取≈0用以实容积可能。
案例(审校便捷):若设计目标为43 kN/m³(≈4300 kg/m³),可参照工程配合比构思(如C30承重系统):水泥约450 kg/m³、铁矿砂约2056 kg/m³、级配碎石约880 kg/m³、水约155 kg/m³、煤灰约70 kg/m³、减水剂约24.1 kg/m³;以试拌点评密度和强度为准,必要时调节石材比例和减水剂。
四 工程建议与验收
做为承重用途,提议目标密度为40–55 kN/m³(≈4000–5500 kg/m³),既能满足抗浮/可靠性,又可兼具泵送和成型质量;当超出时;≈48 kN/m³在此过程中,应重点评定泵送性、离析性与前期收缩风险。
当用以结构混凝土时,应注意ff-CaO/f-Mgo可靠性,应选用熟成(如≥2年)并经压蒸试验(如压蒸起层率)≤5.90%)检测石材,以降低后期澎涨开裂风险。
验收和操作:根据设计和合同开展湿密度(实体容积密度)取样检测,并保留标准/同条件试品审校强度粘结力;高密度泵送应注意抗离析和塌陷维护,必要时应提升砂率和减水剂系统。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