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准备
1. 材料准备
植筋胶: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筋胶,保证其特性符合要求和完善。一般包括环氧植筋胶等类型,查验植筋胶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
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准备钢筋,钢筋的规格、型号、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钢筋表面应清理、无损伤、无油污等。
别的辅材:如甲苯(用以清理钢筋和孔)、刷子、电吹风、米尺、红笔、电锤、380V电源、气泵、气枪、扳子、打磨机、手套等。
2. 工具准备
为了确保电锤、气泵等气动工具的优良特性,电锤的钻头应依据钢筋规格和板材材料选择合适的规格。若是在混凝土中嵌入钢筋,可以考虑冲击钻头。
备好量具,如米尺,准确测量开洞深度和钢筋置入深层等规格。
3. 人员准备
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植筋胶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尤其是涉及高粱底植筋等危险作业时,施工人员务必具备相应的高空作业资质与经验。
二、施工工序
1. 定位与标志
依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状况,精确明确梁底植筋部位,用红笔或其它鉴别工具清楚鉴别。鉴别时应考虑钢筋的间距、边距等因素,一般植筋边距不低于2.5d(d为钢筋规格),间距不低于3.5d.
2. 开洞依据栽种钢筋的直径,选择合适的孔径钻头开展钻孔。比如,直径12mm的钢筋,一般采用直径14 钻头16mm。钻孔深层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15d上下。如果设计锚固力有特殊要求,可根据实际计算方式确立钻孔深层。
钻孔时,要保持钻头垂直在梁底,避免钻孔倾斜,危及钢筋栽种效果。在钻孔环节中,如遇钢筋,尽量调节钻孔位置,绕开钢筋,保证钢筋栽种的锚固品质。
钻孔后,用吹风机清除孔里的灰尘碎渣,随后拆换刷子清除孔边的粉尘,随后用甲苯清除孔边,维持孔边干躁清理,提升植筋胶与孔壁的粘合力。
3. 钢筋处理
用钢刷将钢筋置入部分表面的锈蚀等污渍清洗干净,随后用甲苯清洗,去除油污等杂质,保证钢筋表面整洁、干躁、无杂质。
根据设计要求将处理好的钢筋切成适宜的长短,一般多出置入长短 5cm左右露出长短,便于后面检测与联接。
4. 补胶与植筋
A将植筋胶、B二种成份按说明书规定的比例混合,拌匀。拌和时,留意清理容器和拌和工具,避免脏物渗入胶中,危害胶的特点。
挑选适当的补胶工具,如胶枪或注射针,将搅拌好的植筋胶慢慢引进钻孔。补胶量应是遮盖深入的2/3,以避免补胶过多导致胶体外溢耗费。补胶时,钢筋应慢慢插进孔里,使胶体充裕,包囊钢筋,消除孔里汽体。
将钢筋转动并插进孔里,使钢筋表面的钢筋胶联合分布,钢筋置入孔底后,应保持不动,以保证钢筋胶与钢筋和孔边充足粘接。
5. 凝固保养
植筋后,让植筋胶自然凝固。初凝受操作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初凝时间一般为几小时,彻底凝固时长必须是几日甚至更长时间。在固化过程中,应避免震动或影响植筋部位,以免引起植筋效果。
如果环境温度较低或需要加快工程进度,可采取适当的加温设备或保温措施维护植筋部位,推动植筋胶的凝固。
6. 质量检验
植筋胶固化后,开展拉拔试验等质量检验。一般采用拉拔仪等非破损检测方式。针对不同的钢筋规格和板才强度,依据相关规范,查验植筋锚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比如,HRB400级孔径12mm的钢筋,最少拉力不宜小于4.0kN.
对检测结果开展数据分析。一旦发现不过关,应找到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再植筋或加固。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