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山川纵横,气候多变,天然地质条件杂乱。 在天然风化、水冲击、自重力的效果下,物料易松懈,稳定性差,给公路路基病害供给了条件。 边坡病害是山区公路最基本的病害类型,包括土质边坡的坡面冲刷、坍塌、脱落,石质路堑的 崩塌、落石,以及咱们熟知的滑坡、泥石流等,在本书学习情境3路基边坡病害处治内容中已 有论说。本节首要介绍山区公路另一典型病害——水毁。
一、路基水毁的表现形式
山区公路的水毁,形形色色,各式各样,有水毁滑坡、泥石流,有坡面冲沟、坍塌,也有淤 塞涵洞、掏挖路基、冲垮桥梁等等。本节首要介绍路基的水毁。
路基水毁的详细表现形式有:
(1) 路基上方山体的坡积层较厚,未选用支挡结构物进行支挡,在强大的山洪效果及水 对土的滋润效果下使坡积层与支撑面之间的抗滑力下降,导致整个路基全体下滑。
(2) 路基的上侧边坡塌方、滑坡,加重路基负荷,构成路基滑移。
(3) 沿河路基彼岸山坡呈现塌方、滑坡或泥石流等,构成河道淤塞,然后改变水流方向而导致强大的冲刷效果力冲刷路基坡脚或冲击路基防护结构,使得路基边坡失稳、塌方。
(4) 填方路基浸水挡墙(驳岸)、防护结构的根底埋 深不行,或无防护加固办法,引起路基水毁(见图5-21 )o
(5) 路基因水浸泡和呈现沉陷导致路面开裂 沉降。
二、路基水毁的成因
构成水毁的原因错综杂乱,但可以简单地归纳为
图5-21浸水挡墙冲塌导致路基水毁 两个方面:天然要素和人为要素。
1 .天然要素
引发或诱导路基水毁的天然要素,首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地质原因
公路水害的成因和活跃程度受地质结构的影响。关于断裂结构,存在着必定的结构带 且风化激烈,为泥石流、塌方、滑坡等灾祸供给了充分的固体物质。泥岩、页岩经激烈风化 后,又为那些灾祸供给了细颗粒的物质,然后构成桥涵淤塞、河槽抬高,引发路基垮塌等多种 病害。
(2) 地形、地貌原因
公路地形凹凸悬殊,山坡峻峭,在重力和水力效果下,松懈、稳定性差、物料易构成垮塌 和水土流失,为各种公路水害的发生和发展供给了条件。如山体植被稀疏,天然横坡较大, 局部性暴雨强度较大、频率高,河槽比降大,那么公路水毁损害程度也较大。
(3) 气象原因
雨季降雨会集,一次降雨量大,易为公路水害的构成供给丰厚足够的水分条件。松懈的 固体堆积物在强降雨的效果下,含水率达到饱和时,黏结性、黏聚力迅速降低,在强降雨构成 的地上径流冲击下,固体堆积物力的平衡很快被损坏,各种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各种水害便 发生,然后导致或诱导水毁发生。因此,气候要素也是水毁发生的原因之一。
2 .人为要素
人为要素实践是指人对环境的损坏,是公路水害发生的直接原因。公路沿线的经济建 设,沿线土地开发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损坏了天然生态平衡,损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在设 计、施工中或许导致水毁的问题首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在路基上侧山坡有不稳定的坡积地段,未设置山坡挡土墙或设置方法不合理。
(2) 对汇水面积和降雨强度大的路堑上方山坡未设置截水沟、未进行植物防护或设置方 案不合理。
(3) 关于路基邻近的滑坡体未釆取处治办法。
(4) 关于有或许发生泥石流的地段,或有过泥石流发生前史的地段,未采取拦截、导流措 施,或办法不力。
(5) 对山区地上横坡或河槽纵坡、水流流速估计缺乏,实践对道路边坡及防护加固结构 物本身和根底冲击效果力过大,构成严重冲刷。
(6) 路基上、下边坡未设置加固办法,或防护、加固办法不得力。
(7) 沿河路基浸水挡墙(或驳岸)、护坡等断面尺度小,根底埋深不行或是施工砌筑质量 差,全体性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