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底座接缝密封胶一般为双组分改性环氧树脂高粘度液体粘合剂。应用阶段包括间隙检查和处理、胶嘴设置、接缝密封、接缝密封、接缝密封、粘合、凝结和效果检测。详情如下:
1. 间隙检查与处理:
找出裂缝的特点、长度、总宽度、深度、方向、周边和漏水情况,便于确定处理措施。可以用读数显微镜测量裂缝的宽度,可以通过超声波、压水或打孔取样等方式检查裂缝的深度和方向。
较小的混凝土工程缝隙,用钢刷等设备清除建筑裂缝表面的浮尘、泥渣、松散层等污垢,刷去浮灰,用酒精或甲苯在缝隙两侧2~3cm范围内擦洗。
混凝土工程中较大的缝隙较深,可沿缝隙凿“V”形槽。
较大的混凝土工程或较深的缝隙,可沿缝隙打孔打胶,使粘合剂进入缝隙有更广阔的通道。
2. 设置胶嘴:
打胶嘴必须设置在裂缝的交叠处,缝隙的宽度和缝隙的顶部,打胶嘴的间距取决于缝隙的大小、方向和结构。一般缝宽0.3\~0.5mm时,打胶嘴间距为30\~50cm。
进胶、排气或出胶口必须设置在一个缝隙上。
胶嘴可以先用封口胶粘在预定位置,也可以在封缝时一起粘贴。要特别注意避免堵塞胶嘴。
3. 封缝:
密封质量直接影响到密封效果和质量,应特别注意。
按照推荐的配胶比例称量,配制封口胶,用油灰刀沿缝隙往复涂刷,均匀涂刷一层厚度约1\~2mm。、胶泥宽度2~3cm,注意避免小气团和密封不严。
4. 配制灌缝胶:
应将A、B双组分独立且充分混合,使有沉降的填充物再均匀地分配到粘合剂中。
根据估计的胶量,按推荐胶比精确称重两种成分,搅拌均匀。从粘合剂逐渐搅拌,补胶操作应在粘合剂适用期内完成(25℃约60\~90分钟)。
5. 打胶:
使用特殊的补胶设备。
涂胶前,用压缩气体将孔缝吹干净,达到无水舒适的状态。
单孔打胶或分区群孔打胶可以根据裂缝区域的大小进行。
一条缝隙上的胶水可以从浅到深,从下到上,从一端到另一端。
在最后一个出胶口出胶,出胶速度保持稳定后,再保持压注10分钟左右即可终止打胶。
拆下管道,注意避免流胶。
6. 凝结:
需要在5℃以上的环境中凝结,初凝工作温度决定。一般情况下(25℃)凝结2\~3天即可。
7. 效果检测:
胶水完成后,应对胶水的效果和质量进行检测,凡有不密实等不过关的情况,应进行补充。
涂胶效果一般可以通过压水检查,检查孔可以设置在缝隙较多、涂胶质量较差的位置,压力值一般为涂胶压力的70%\~80%,基本不吸水不漏水就可以认为达标。
对于大型构件,也可以选择适度的部分进行钻芯取样检验,并且可以将芯样制成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