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定义和核心特性
定义和构成:基于水泥、石英沙/细骨料、矿物掺合料和添加剂,根据人造纤维(PVA水泥基复合材料,如/PP等,也称为/可弯曲混凝土。
关键韧性:具有拉伸应变硬化和多缝干裂的特点,拉伸性能可达水泥混凝土50~200倍;破坏后仍有较高的残留强度(约90%),极限拉应变可达水泥混凝土的100倍左右。
常规强度和规格:工程应用中常见的耐压强度≥30 MPa(有些产品可以达到60 MPa);普遍25 kg/包装,保质期多为6个月;砌体或混凝土表面加固时,单面10 mm厚度可以显著提高抗震性和抗裂性。
第二,适用工作条件和主要优点
适用位置:不仅有砌体墙、砖混结构、混凝土梁柱墙的抗震抗裂加固,还可用于提高桥梁梁、隧道、码头等层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施工优点:对原结构破坏小,可单面加固保持立面;工序简单,工期短,综合成本更科学;它可以在潮湿的底部施工,便于维护和不间断的维护。
三是配合比和材料要求(常见工程窗口)
配合比设计原则:以舒爽石为依据,经试配确定;水胶比宜;≤0.50,砂胶比较合适≤0.80;矿物掺合料宜20%~40%;纤维体积率宜≥0.5%(通常是0.5%)~2.0%)。
一般做法和参数:
预混型组份(A料) B纤维):实例配合比A:B:水=40:10:7 kg(±1 kg);混合时先加水和A料混合3料~5 min,然后慢慢加入B纤维续拌7~10 min至均匀无团。
单组分粉剂型:加水拌和,水料比一般。≈13%;强制混合,转速≥45 r/min。
使用时间:搅拌后应该是40 min内用完;>30℃应减少;禁止二次加水。
纤维平摊:宜后加法加纤维,延长搅拌1~2 min,确保均匀平均分摊。
四是施工技术和关键操作
基层处理:去除松散层/蜂窝/表浆/油污/浮尘;研磨成R≥20 mm圆弧;底层足够潮湿至饱和干燥,开工前无明水。
页面与找平:必要时涂抹界面剂;先修复找平部分缺点。
涂抹和厚度:手工涂抹应分层进行,单面厚度较薄。≤15 mm;立面/顶面>10 mm应该分层;每层表面粗燥,便于固层融合。
维护和拆板:12 h内逐步保湿保养,湿养≥7 d;常温下24 h以后可以覆盖塑料薄膜不断保湿;工作温度≥ 5℃。
施工方案:一次施工面积不宜过大,分层错开,每块面积不宜过大,≤10㎡,邻近段间距≥24 h;禁止在施工过程中加水,随意改变配合比。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