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缝胶施工工艺通用版
一 主要用途和必要条件
可用材料:环氧树脂填缝胶(构造修补/注浆)、地面加热密封剂(沥青基)等“填缝胶”材料。
外部检查:查清裂缝的特性、长短、总总宽、深层、方位、是否漏水,确立工艺和材料,必要时阅读显微镜、超音波、压水或打孔取样帮助分辨。
气候条件:施工及干固温度适合≥ 5℃,底层应干躁、坚固、清理;地面施工前应确保缝隙干躁无水。
二 混凝土结构环氧树脂灌缝胶工艺
1. 空隙查验与评估:标出空隙参数,必要时进行打槽/开洞,以补充胶通道和排气回路。
2. 基层处理:用钢刷/高压空气清除灰尘、泥渣和松散层;沿缝两侧2侧;–3 cm范围清除干燥。
3. 设定胶嘴:在缝隙交叉、宽度和顶端设定注浆嘴,间距依据缝隙总宽和结构明确,一般为20–50 cm;保证嘴固定牢固,通道顺畅。
4. 密封缝:采用配套密封胶沿缝刷,造成持续、致密的密封带,厚度约1–2 mm、宽度不小于30 mm,防止漏胶和串浆。
5. 封缝检验:封缝完成后1:–试漏2天(肥皂水) 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发觉渗水马上修补并复诊。
6. 配备胶:严格按产品配置(如2(如2):1/3:1等)秤重与低速混和,维持在可用期内。
7. 打胶工艺:采用低压/髙压补胶,“自下而上,由深到浅,由一端到另一端”;一般压力在0.2上下–0.6 MPa,以不毁坏构造,补胶顺畅为度;尾部出胶稳定后,停泵前维持约10分钟。
8. 凝固与保养:在≥ 5℃环境凝固,25℃上下25℃–设计强度可达3天;凝固前避免振荡和加载。
9. 效果检查及完毕:必要时进行压水检查或捶击查验;取出外露的嘴,修补密封,健全施工记录。
三 地面路面用(沥清/改性塑料)填缝胶工艺
1. 空隙消除与干燥:清除尘土、松散颗粒和蓄水;必要时加热以减少含水伤害。
2. 打槽(可选):用专用设备沿缝得出U型槽,一般槽深≥10 mm,两边的墙壁各消除约3 mm曝出新面,提高粘合。
3. 吹扫加热:强风机彻底吹扫槽体和缝边;施工温度应适合;≥ 4℃,确保缝隙干躁;密封剂要保持加热温度良好的流动性。
4. 注浆成形:将密封胶加热至注浆温度,随后对称引进。针式喷头适合于缝隙两边或拖成5上下 cm宽贴封层;灌浆应顺利进行,必要时复灌补满。
5. 敞开式交通:按温度致冷约100–20分钟即可开启交通;为了防粘轮,能够在表面撒一点细砂。
四 关键参数和质量控制
注浆压力:环氧补胶一般为0.2–0.6 MPa,以“光洁不损害构造”为准则;地面填缝以设备和材料提议为准,避免过压溢胶。
凝固开放:环氧填缝胶≥ 25℃上下凝固,25℃上下凝固–3天;路面灌缝胶致冷100天;–20分钟即可开启,依据产品简介调整热/低温。
密封品质:密封务必持续,无气泡,密封后1–试漏2天,合格后方可补胶。
工艺细节:“先下后上,先深后浅,先远后近”;必要时设定排气/出胶口;结束后开展质量检测(压水/外形/必需部位取样)。
五 与常见问题
施工:戴手套、护目镜、口罩,保持通风;远离火源;环氧混和会加热,并依据表明来操作、准备和混合。
底层含水量:环氧树脂需在干躁的底层施工;如果一定要湿,选用潮湿/水里型或优先干躁/加热解决。
温控:低于 5℃或暴风日晒/雨淋环境不宜施工;公路施工低于5℃; 4℃应调整工艺或暂停。
普遍缺陷及处理:
漏胶/串浆:停灌复诊封缝,加固缺点后再引入。
不饱满/空鼓:填补并延长试压;必要时改动密封缝。
凝固慢:升温去湿,提升保养;必要时选用速干固型号。
脱粘/开裂:底层清除不到位或配比不当,按规范改动。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