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裂缝修补胶的选择及用法
首先判断缝隙类型和选择胶原则。
用胶水决定裂缝的宽度和情况:
≤0.2 mm 静态细裂(常见于抹灰/涂层):优先进行表面封闭,可选择环氧裂缝修补胶或软罩面/补缝胶浆。
0.2–0.5 mm 移动或贯穿裂缝(渗漏,随温度开闭):选用低压注胶环氧灌浆树脂,必要时配合密封胶。注胶嘴。
≥0.5 mm 或者较宽、较深的缝隙:宜采用高强度环氧灌浆或聚合物水泥类缝隙灌浆材料;面层再做防水和罩面保护。
环境和位置:露出屋顶/阳台应选择耐候性和抗紫外线系统;橱柜卫生间/地下侧重防水防渗;纯环氧露出面层不宜用于长期浸泡位置,应与软性或水泥基配合防水。
结构判断:如果缝隙稳定开发、连接、钢筋腐蚀或构件变形,应先进行结构评估,然后确定“环氧注浆”钢/碳纤维等外包加固方案。
常用材料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修复环氧树脂裂缝/注浆胶(AB双组分):粘度低,透水性好,典型可注射。≥0.1–0.5 mm微缝;坚固的砂浆、混凝土、砖板等粘接,抗老化,耐介质(酸/碱/水);常用于桥梁/房屋/路面裂缝注胶加固;≥25℃环境,大约24℃。–72 h完全固化。有些产品可以达到100%的固含量,低收缩。
水/无溶剂聚氨酯注浆(弹性密封):遇水反应膨胀固化,适用于活动间隙、渗漏通道防水密封;多用于湿冷漏水的地下室、橱卫、管根等。
修复水泥基裂缝/灌浆材料:≥0.5 mm 宽缝或蜂窝松散修复更经济;与基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耐水性,但弹性,不宜用于大偏移位置。
聚合物修补胶/罩面胶浆(RMO 类):用于封闭和平整室内/外墙的微细缝隙,柔韧、耐水、湿冷的基层;典型的胶水搭配:粉末=1:每延米裂缝修复用量约为0.2。–0.3 kg;也可作为层析防水层使用。
第三,施工过程和重要节点
流程1 调查和标识: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方向和渗漏情况;如有必要,做莹光渗透/墨水试验来区分渗透性。
流程2 基层处理:凿除松散层,钢刷粗糙,沿缝两侧2。–3 清洁范围为无尘、无油、无水;必要时用甲苯/酒精擦拭。
流程3 密封和布嘴:根据产品介绍配制密封胶,沿缝刷涂1–2 mm厚、2–3 cm宽封闭带;在缝隙交接点、顶部、宽度处粘贴胶嘴,间隔一般为20。–30 cm(随缝宽/走向调节),确保进/出浆通道畅通。
流程4 试验泄漏和固化:封缝后1–2天可以做试漏(肥皂液) 压缩气体或低压水),发现漏水及时补封;确定不漏水后再进入注胶。
流程5 注浆:按照表示配胶,低压低速注入,“自下而上,由深到浅,由一端到另一端”;停注信号显示,附近出胶口持续出胶,速度稳定,保压约10。后撤管min。
流程6 固化验收:现在≥5℃环境固化,25℃约24℃。–72 h可以投入使用;必要时进行压水/着色复诊。
流程7 表面修复和保护:灌浆/封闭固化后,根据需要对聚合物砂浆进行找平和防水涂层/盖面,建议在暴露的屋顶上增加保护层,延长使用寿命。
用量、时间和验收要点四、验收要点
用量估算:环氧灌浆的具体消耗与缝宽、深度、方向、贯通密切相关。在工程中,经常按照“接缝体积”进行。ד经验指数”计算并预留剩余量(10–30%);试注校核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
时间窗:25℃环境下常见的环氧注浆,干固/可重涂约数小时,完全固化约24℃。–72 h;需要增加低温。
验收方法:外观无鼓包/开裂/脱粘;注胶圆润无回流;试漏无渗漏;必要时进行拉拨/压水抽检(按设计和规范执行)。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