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灌缝胶操作指南
第一,施工前准备和基面处理
明确材料类型和场景:自喷型多为水性聚氨酯,适用于室内外伸缩缝、切割缝、门窗、屋顶/地下车库地板缝等。路面一般采用热融型(沥青基)或冷灌填缝胶。
基层要求:基层要坚固、干净、无明水、无油渍、无浮灰;建议在阴阳角处倒圆角;先修复和找平缝隙/孔。金属屋顶需要除锈和底漆。
自然条件:大部分商品在5–35℃、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施工;路面热融型需要将设备加热到1800左右–190℃后灌注。
样品检验:大规模前20–30 cm样品,确定粘接、相容性和表面效果。
第二,规范施工工序
自喷型(水性聚氨酯,家装/小缝常见)
1) 打开盖子,轻轻按压至接口松动,安装合适规格的喷头;
2) 将胶嘴深入间隙,沿缝均速,连续注胶,遇深缝可贴背衬材料(泡绵条/细砂)控深;
3) 缝深建议1–2 cm;深缝先填背衬再注胶;
4) 初固约2小时,完全固化约24小时;
5) 在维修期间,防止践踏、浸泡和荷载。
1) 一般槽宽1.2–2.0 cm、槽深1.5–2.5 cm,深宽比不超过2:1;
2) 清缝:高压吹/吸,保证干燥干净;
3) 加热灌注:胶体加热至1800–匀称灌入190℃后,抹平成T形密封层;
4) 保养:冷后撒砂/粉,一般10左右。–交通可以在15分钟内开放(适当延长低温)。
冷灌型/路面冷灌或建筑裂缝注胶(油性/改性材料)
1) 缝隙≥3 mm可以先扩大到4左右–6 mm,深层6–10 mm;
2) 清渣除灰;深度较大时,先填充砂砾/弹性泡沫条,上面预留0.5–1 注胶空间cm;
3) 自下而上的注胶,持续圆润;
4) 参照用量:≤3 mm缝隙约20–30 m/kg;新修水泥路面沉降缝(约1 cm×7 cm)约15 m/kg。
用量估算和施工控制
自喷型(例子):650 mL可灌约6 m(缝宽×深=1 cm×1 cm);实际的随缝宽/深/基材变化。
冷灌装/路面冷灌装:参考上节用量;施工时保持连续出胶,防止气泡/空洞断裂。
路面热融型:根据设备和槽型控制出胶量和行枪速度,确保与槽壁无内腔粘合,抹平成T型顶部,加强抗脱离。
第四,自然条件,开放时间和维护
自喷型:施工5–35℃;初固约2 h、彻底固化约24 h;常见的耐温范围-30~80℃;不能长时间浸泡或油性表面。
路面热融型:施工温度1800–190℃;寒冷之后(通常大约10–15 min)可以开放交通,适当延长低温。
冷灌/路面冷灌:15℃以上干固一般为15℃ h;深缝/低温取上限。
在维修期间,防止踩踏、浸泡和负荷;确定路面开启前不沾轮、不流动/脱空。
常见问题及避坑
基层表面湿冷或有油渍直接涂胶:易脱粘/鼓包;必须干燥清洗,金属表面除锈到位。
缝深过大或过窄未处理:深缝不控深易垂流,过窄由于界面张力难以自流平;应先贴背衬或扩缝。
忽略节点和细节:天沟、泛水、搭接缝、破孔等都是漏水多发区,需要多道加强/加背衬。
根据颜色判断隔热:隔热取决于反射率、发射率和成膜热阻,而非“越白越好”,以检验报告为准。
路面不清理或不预热:易“假灌”;需要根据温度规范完全清除并进行热熔灌注。
在进行大规模施工之前,一定要进行样品检测,确定相容性和工艺。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