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环氧树脂胶泥施工要点
一、适用场景及材料准备
可用部位:屋面、橱柜洗手间、地下室侧墙、水池、地铁/隧道、建筑物等需要高粘接、抗渗、耐水洗物质防水防腐工程。
材料样子:一般成份(A液/B固化剂) 粉末的胶泥体系,也有配套底涂/混漆和提高布。
底层要求:混凝土的年纪适合≥28天;底层应牢固、清理、无明水,孔/蜂窝/间隙先要修补找平;阳角线制成弧型;金属构件必须除锈。
气候条件:施工保养宜在工程保养内进行 5~ 35℃、空气湿度≤80%、在良好的通风条件下进行;雨天、烈日、狂风应避免。
二、准备与搅拌
成分胶泥(A液) B固化剂 粉料)一般做法:
1) 按经销商TDS精准秤重,先把A液倒进容器中,再放入粉末搅拌至对称无颗粒;
2) 最后加入B固化剂,再度搅拌至颜色一致,无干团;
3) 混合后层析涂漆,不宜长期用;一般适用期约为455 min(随配方与环境而改变),不得将未混和或终凝的水泥。
典型参照配置(质量比、案例):
胶泥:1000环氧树脂:固化剂15–40:石英粉150–250(必要时加二甲苯10稀释,严格按TDS);
底涂基液:1000环氧树脂:增韧剂10–20:固化剂6–9(如T31/乙二胺等,按系统使用)。
搅拌量操作:一次搅拌量是1–3 kg为宜(小面层),随拌随用,避免一次拌料过多导致凝固太快和消耗。
三、施工技术及节点解决方法
工序流程:基层处理 → 涂刷底涂 → 涂漆胶泥 → 保养 → 验收。
底涂:用刷子在处理好的基面上均匀的刷一层底涂,便于薄而匀称,不流动,不漏刷;底涂用量参照0.4上下–0.5 kg/㎡。底涂手感拉丝或“指触不碰”后,即可进行下一道。
胶泥涂漆:采用人工刮板或机械方式,薄镀层数次,交叉压实抹光;一次薄厚不宜太厚,一般操作为0.5上下 cm/次;管根、地漏、阳角线、变形缝、转角等细节先要加建或多次加厚,必要时应加铺无防护布/玻璃纤维纱。
固层间距:后一个在前一个不粘后进行;厚层或规模性可分层施工,固层间距一般为12–72 h(依据温度和产品明确),随后在涂抹前刷面漆。
维护开放:常温下244: h凝固、72 h可上人、7 d达具有较好的特性;投入使用的最少养护期适合≥繁杂/厚层部位能延长至73天–14天。
用量可能:根据目标干膜厚度测算,一般为用量≈面积×厚度×密度;一般胶泥密度约1.7 t/m³,则1.0 理论用量约1.7mm厚度约1.7 kg/㎡(以经销商数据为准)。
四、质量控制和常见问题
质量控制:竣工后,查验表面应密实、工整,无起砂/开裂/空鼓/针孔;根据设计,对粘接强度和必要的抗渗/耐水洗物质开展抽样检验。
疑难问题及策略:
凝固慢/不凝固:温度略低,准备偏差或一次搅拌太多;调节施工窗口,严苛秤重和适用期管理。
开裂/蜕皮:一次太厚,底层含水量过大或未底涂;坚持薄涂数次,底涂充裕,操纵底层含水量。
起包/针孔:搅拌至汽体,环境温度高或底层潮湿;挑选破乳滚桶,控制环境与入料节奏。
耐用性不够:选择不当或厚度不足;挑选高固含量、厚膜,帮助提高布。
与:施工区保持通风,远离火源;戴手套、护目镜、口罩;配套溶剂清洗工具;材料贮存荫凉通风,远离火源,包装完好无渗漏。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