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碳纤维布要点
定义和核心指标
“二级”是指碳纤维布的强度等级(高强度)Ⅱ等级),与“一级”相匹配。其典型的力学指标是:
抗压强度标准值:≥3000 MPa
拉伸弹性模具:≥200 GPa
延伸率:≥1.5%
外观与一级布没有直观的区别,等级判断以检验报告数据为准。
一般规格和规格
重量和厚度:工程通常为2000。 g/㎡与300 g/㎡。计算理论厚度(碳纤维密度约1.8 g/cm³):
200 g/㎡:≈0.111mm
300 g/㎡:≈0.167 mm
一般宽度:100/150/200/300/500 支持定制的mm等。
丝束与鉴别:12K原丝加固(12K原丝)≈12000根拉丝);相同的编织环境下,10 cm宽织物大约含有原丝束:
200 g/㎡:≈25束
300 g/㎡:≈37束
注意:重量为面密度,不代表强度等级。
第三,适用场景和选择建议
适用范围:混凝土工程抗弯、抗弯、抗震加固、封闭缝隙和耐久性提高等;常与环氧预浸胶结合使用。
选型原则:
使用设计文件指定强度等级等级(Ⅱ等级)和性能参数是主要依据;
厚度/重量由构件受力、粘贴层数、结构空间综合确定;
当涉及桥梁、/盐雾、冻融等恶劣环境时,同时满足相应耐久性的额外要求。
第四,进场验收和真假辨别
文件验证:要求并验证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性能检验报告,确定等级为Ⅱ等级与设计一致;关注批号、规格、重量、宽度等。
外观与编织:织物应光滑,纹理清晰,无断经/断纬/油渍;编织缺陷会影响预浸和粘接的质量。
快速识别和验证:一级/二级外观难以区分,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机械复检;谨慎选择“烧丝”等毁灭性方法,只有少量拉丝可以在明火上观察不熔不燃的特点,排除普通伪材料。
五是施工与配套要点
基层处理:混凝土基层坚固、清洁、干燥,打磨去浮浆和油渍;含水量和粗糙度符合工艺标准。
配比与工艺:严格按产品介绍计量混合预浸胶,持续成型,充分浸润和排气,分层施工时注意搭接和锚固。
维修及环境:按照规范和产品要求进行保湿/保温保养;施工及干固期防止扰动和初始荷载。
提示:树脂与固化剂分开存放,遮光通风,远离火源;整个施工过程做好个人防护。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