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体系总览
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的主导标准为JGJ/T 175-2018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室内自流平地面工程,系统规定了材料、构造、基层、施工、检验与验收等要求。
材料产品标准为JC/T 985 地面用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现行版为2017版),规定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贮存等,是进场验收与第三方检测的主要依据。
配套使用的还有界面剂标准JC/T 2329 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用界面剂,以及地坪涂装材料标准GB/T 22374 地坪涂装材料(当面层采用树脂类涂层时适用)。
二、关键技术指标与构造要求(节选)
系统类型与厚度、基层强度(按JGJ/T 175-2018表5。1。3)
面层水泥基自流平:适用于轻载/中载,常用施工厚度≥5。0 mm;要求基层抗压强度≥25 MPa、表面抗拉强度≥1。0 MPa。
垫层水泥基自流平:适用于轻载/中载,常用施工厚度≥3。0 mm;要求基层抗压强度≥20 MPa、表面抗拉强度≥1。0 MPa。
重载/超重载系统:按设计采用相应厚度与构造,并对表面抗拉强度提出更高要求(如重载≥1。5 MPa、超重载≥2。0 MPa)。
基层与施工环境控制
基层平整度:用水泥基自流平系统时,基层用2 m靠尺检查的平整度不应大于4 mm/2 m;树脂类系统不应大于3 mm/2 m。
基层含水率:不应大于8%。
坡度限制:基层有坡度设计时,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可用于坡度≤1。5%的地面;1。5%~5%需采取环氧底涂撒砂等处理并调整流动度;》5%不得使用自流平砂浆。
构造设计要点
面层系统通常由基层—界面剂—面层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罩面涂层构成;垫层系统由基层—界面剂—垫层水泥基自流平砂浆—装饰层构成;树脂类系统由基层—底涂—(中涂)—树脂自流平面层构成。
三、材料进场与性能检验要点(按JC/T 985-2017)
产品类别与标识:按组成分为单组分(S)/双组分(D);按强度等级划分(如C16/C20/C25/C30/C35/C40抗压,MF6/MF7/MF10抗折),产品标记与检验应按标准执行。
关键性能项目(示例):初始与20 min流动度、拉伸粘结强度、耐磨性、尺寸变化率、24 h与28 d抗压/抗折强度等,检验方法与判定按标准条款执行。
进场验收与使用:核查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型式检验报告;不同品种/规格不得混用;现场配制须按产品说明书与标准方法执行。
四、工程验收与现场检测
验收程序与项目:按JGJ/T 175-2018组织材料进场、过程与竣工验收;主控项目包括厚度、平整度、强度(抗压/抗折)、粘结强度/拉拔、表观质量(裂缝、起鼓、分层)等;附录给出表面抗拉强度与拉拔强度检测及评定方法(附录A)、耐磨性检测方法(附录B)。
厚度与平整度控制:按设计构造与用途控制厚度与分格缝;基层与面层按标准规定的2 m靠尺限值进行验收。
使用与养护:按产品技术文件控制开放时间、上人/加载时间与养护条件;完成规定的养护与检验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常用配套与执行建议
面层耐久与装饰:当设计有耐磨、耐污、耐化学介质要求时,面层可配套环氧/聚氨酯薄涂层,材料性能应符合GB/T 22374,构造按JGJ/T 175-2018相应条款执行。
基层缺陷处理:对起砂、空鼓、裂缝、油污等缺陷须按标准要求修补与加固,并通过拉拔/粘结等检测验证处理效果后再进行自流平施工。
施工组织要点:严格按JGJ/T 175-2018的施工准备、搅拌、浇筑、消泡、整平与养护条款执行,并完整留存配比、计量、环境、厚度/饱满度、养护与检测记录,形成可追溯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