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料试块的养护条件需根据温度、湿度及施工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具体养护条件及操作要点:
一、标准养护条件
温度控制
试件成型试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0℃±2℃,确保灌浆料初始混合环境稳定。
带模养护箱:温度需精确控制在20℃±1℃,避免温度波动影响早期固化。
养护水温度:与养护箱一致,保持20℃±1℃,防止因水温差异导致试件内外应力不均。
湿度控制
相对湿度:养护箱内湿度应不低于90%,高湿度环境可减少试件表面水分蒸发,促进水化反应。
表面湿润: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需确保薄膜内有凝结水,形成封闭湿润空间;若使用湿麻袋或草苫,需定期喷水保持湿润。
操作规范
试件尺寸:标准试块尺寸为40mm×40mm×160mm,每组三块,确保测试数据代表性。
覆盖方式:裸露表面应覆盖严密,避免边缘水分流失过快导致开裂。
静置时间:成型后需在标准环境下静置1-2天,待试件初步硬化后再拆模。
二、特殊环境养护条件
高温环境(灌浆部位温度>35℃)
降温措施:灌浆前24小时需对基础表面采取遮阳、喷水等降温手段,防止热辐射加速水分蒸发。
入模温度:浆体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避免高温导致快速固化影响强度发展。
保湿养护:灌浆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并喷水,或采用蓄水养护法,保持表面湿润。
低温环境(日平均温度<5℃)
预热处理:灌浆前需预热基础表面至10℃以上,清除积水防止结冰。
温水拌合:使用不超过65℃的温水拌合灌浆料,确保浆体入模温度≥10℃。
保温覆盖:裸露部分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保温材料(如草袋、棉被),起始养护温度≥5℃。
负温禁忌:负温条件下不得浇水,防止冻害;拆模后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差>20℃时,需用保温材料覆盖。
冬期施工(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
人工加热:若环境温度低于灌浆料最低施工温度,或需加快强度增长,可采用蒸汽加热、电热毯等人工养护方式,但需符合《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要求。
抗压强度:受冻前水泥基灌浆材料抗压强度需≥5MPa,防止低温脆裂。
三、养护时间要求
常规养护:灌浆料试块需养护至少7天,期间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确保水化反应充分进行。
树脂类灌浆料:养护时间可缩短至24小时,待浆体凝固后即可进行后续测试。
沙浆类灌浆料:需养护3天左右,待完全硬化后进行强度检测。
四、养护期间注意事项
清洁卫生:养护环境需避免油污、灰尘等污染,防止试件表面形成薄弱层。
外力防护:养护期间禁止敲击、振动试件,防止内部微裂纹扩展。
定期检查:每日观察试件表面湿润程度,调整喷水频率;检查覆盖物是否严密,及时修补破损。
记录管理:详细记录养护温度、湿度及操作时间,为质量追溯依据。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