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锚固筋胶的操作方法:标准化流程和重点
环氧锚固植筋胶是一种耐候胶,用于将钢筋/丝杆嵌入混凝土、墙壁、岩层等基材中,通过粘接和锁紧功能完成可靠的锚固。其使用过程应严格“定位”→打孔→清孔→配胶→注胶→植筋→干固→检验过程,确保锚固力符合设计要求。
1. 施工前准备
定位放线: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采用钢筋探测器绕开原结构钢筋,在基材上准确识别打孔部位,偏差≤5mm。
板材检验:确保基材表面整齐,无裂缝,松散或油渍,如有不足,先修补(如用环氧树脂胶泥弥补缝隙)。
2. 打孔
钻头选择:钻头直径应根据钢筋规格进行调整,一般采用钢筋规格。 4mm(d≤12mm)、 6mm(12mm<d<20mm)、 8mm(d≥20mm)(如Φ12钢筋用Φ16钻头,Φ20钢筋用Φ28钻头)。
钻孔深度:钻孔深度一般为10d-20d(d为钢筋规格)Φ12钢筋打孔深度120-240mm),实际上应根据板材强度、钢筋规格和设计要点进行调整,确保锚固长度充足。
打孔规定:钻头应垂直于基材表面(坡度≤5°),防斜孔;如果在打孔过程中遇到钢筋,需要调整位置绕开。
3. 清孔
清孔目的:消除孔内的灰尘、碎渣和明水,确保植筋胶与孔边充分粘合(孔边湿冷或有污垢会降低锚固力)。
操作流程:
①使用硬刷连续刷孔边3-5次,清除松动颗粒;
②用压缩空气(或专用吹气筒)吹去孔内的灰尘,持续3次左右;
③如果孔内有明水,需要用干布吸走或自然干燥,确保孔内干燥。
4. 解决钢筋/丝杆问题
表面除锈:用钢刷或角磨机清除钢筋/丝杆嵌入部分生锈(外露金属纹理);如果生锈严重(如锈坑、氧化层过厚),用稀盐酸浸泡10-15分钟,然后用石灰浆中合,最后用清水冲洗擦拭。
脱脂处理:用甲苯或酒精擦拭钢筋/丝杆表面,去除油污、果蜡等杂质(不影响植筋胶粘接);处理过的钢筋应在30分钟内嵌入孔中,以免再次生锈。
5. 配胶
组份比例:严格执行产品手册的重量比例(一般为A组份:B组份=4:1或2:1)称重环氧树脂(A组分、乳白色泥浆)和固化剂(B组分、灰黑色泥浆),防止自行调整比例(比例错误会导致干固速度过快/过慢、强度不足)。
混合方法:将A、B组分各自搅拌2-3分钟(清除内部气泡),然后更换电动搅拌机(转速)≤沿同一方向搅拌300转/分钟,直至颜色一致(无色差);每次拌和量≤5kg(防止混合不均匀);留意:A、B组份不能同时使用相同的搅拌棒(避免交叉感染)。
适用期:混合后的植筋胶需要在30-45分钟内使用(25℃下),超时会慢慢干固,不能使用。
6. 补胶
补胶工具:使用专用补胶枪(带混合嘴),确保补胶流畅。
操作流程:
①将混合口插入孔底(靠近孔边),慢慢挤压补胶枪,使粘合剂从孔底向外添加;
②在管口溢出粘合剂(保证孔内无气泡,粘胶圆润)之前,边补胶边缓慢外提混合口。;
③补胶量应保持在孔体积的2/3左右(例如Φ16钻头,150mm深孔,补胶量约100ml),防止钢筋因补胶过多而无法插入。
7. 植筋
插入方法:将加工好的钢筋/丝杆顺时针缓慢转动插入孔底(旋转速度)≤10转/分钟),确保钢筋与孔边充分接触(防止倾斜);如果钢筋插入困难,需要检查补胶量是否足够或改变插入视角。
停止标准:当钢筋插入孔底并从管口溢出一点粘合剂时停止(溢出的粘合剂应及时用布擦掉,以免污染板材)。
8. 干固与保养
干固规定:
①在常温(25℃)下,植筋胶初凝时间约为60分钟(可以轻微接触,但不能摇晃或增加荷载);完全固化时间约为24小时(达到设计强度的80%),最终强度为7天(可承受所有设计负荷)。
②干燥固化期间保持板材潮湿(用塑料薄膜覆盖管口,按时撒水),防止干燥干燥开裂;植入钢筋严禁踩踏、撞击或增加扭矩。
9. 质量检验
外观测试:固化后,检查植筋胶是否圆润、无气泡、无蜂窝状缺陷;钢筋/螺杆是否垂直于基材表面(坡度≤5°)。
抗拉试验:现场抗拉试验(按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实施,对重要部件(如承重构件、悬挑构件)进行植筋。:
①试验时间:干固7天后(或按产品手册规定);
②加载速度:0.5-1.0kN/s(均速载入);
③标准:锚固力≥设计值的1.5倍(无移动,板材无损坏)。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