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沥青灌缝胶的应用与施工指南
冬季是道路裂缝修补的关键窗口期,及时修复可有效防止水分渗入路基,避免唧浆、网裂等病害加剧。沥青灌缝胶作为冬季裂缝修补的核心材料,需具备低温抗脆裂性、高粘结性、抗水损能力等特性,以满足低温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一、冬季适用沥青灌缝胶的核心要求
1. 低温抗脆裂性:需适应冬季极端低温(如-30℃至-40℃),避免胶体因低温收缩而开裂。优质产品应满足-20℃至-30℃下不开裂、不脱落的要求(如严寒型灌缝胶),确保与裂缝壁紧密粘结。
2. 高粘结性:冬季路面易收缩,灌缝胶需与旧沥青路面有足够的粘结强度(≥0.8MPa,普通材料仅0.3-0.5MPa),防止因车辆荷载或温度变化导致脱落。
3. 抗水性与耐老化性:需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抗渗等级≥P12),阻止雨水、雪水渗入裂缝;同时耐老化性强(经2160小时碳弧灯老化后性能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4. 施工温度适应性:冬季施工时,灌缝胶需能在较低环境温度下保持流动性(如180-190℃下仍可顺利灌注),确保填充效果。
二、冬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裂缝评估与预处理:
测量裂缝宽度、长度和深度,分类处理:裂缝宽度≤10mm且边缘整齐的,直接灌注;裂缝宽度>10mm或边缘松散的,用开槽机扩缝(宽度10-15mm,深度15-20mm,深宽比≤2:1),增加粘结面积。
彻底清除裂缝内的杂物、灰尘及油污(用高压空气枪或吹风机吹扫),若裂缝潮湿,需用液化气喷灯烘干(确保内部干燥),避免胶体粘结失效。
2. 材料与设备选择:
优先选用符合JT/T 740-2015《路面加热型密封胶》标准的严寒型或寒冷型灌缝胶,确保其低温性能符合要求。
准备加热设备(热熔釜或加热锅),将灌缝胶加热至180-220℃(根据产品说明书调整),避免局部过热导致老化;同时准备灌缝机、刮板、压路机等辅助工具。
三、冬季施工流程与关键要点
1. 直接灌缝(裂缝≤10mm):
清洁裂缝后,将加热至180-190℃的灌缝胶用灌缝枪或手工刮板均匀灌入裂缝,秋冬季需高出路面2-3mm(防止固化收缩后低于路面)。
用刮板修整边缘,确保胶体与路面平顺,避免出现高低差。
2. 开槽灌缝(裂缝>10mm):
沿裂缝中心线开槽(宽度1.2cm,深度1.2-2.5cm),用钢丝刷清除松散边缘,高压空气吹扫干净。
将加热后的灌缝胶灌满槽内,用刮平器或压力喷头分次灌注,形成T形密封层(增强粘结效果)。
在胶体表面撒少量细沙或骨料(厚度约25mm),防止车辆轮胎粘连,待胶体冷却后清扫多余骨料。
3. 温度控制:
环境温度需≥5℃(低于5℃时,需用喷灯烤路面提升至5℃以上),避免低温降低胶体流动性,影响填充效果。
灌缝胶加热温度需控制在180-220℃(不宜超过220℃),防止高温导致胶体老化或性能下降。
四、冬季施工注意事项
1. 固化与养护:
冬季气温低,灌缝胶固化时间延长(通常需6-8小时冷却至常温),需延长养护时间,避免过早开放交通。
紧急情况下,可在胶体表面撒砂后提前开放交通,但需监控车辆通行影响,避免碾压破坏。
2. 成品保护:
施工后24小时内禁止车辆碾压或人员踩踏,确保胶体充分固化。
若施工后出现降雨或降雪,需及时覆盖聚乙烯保温膜,防止胶体受潮或冻结。
3. 材料储存:
灌缝胶需储存在干燥、阴凉处(温度5-25℃),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双组份材料需分开存放,防止提前反应。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