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浆料的水灰比是作用浆料质量、孔道压实性和预应力筋持久性的关键参数,应根据成品材料类型、施工环境和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具体说明:
第一,水灰比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水灰比(W/C)指压浆料中水质与胶凝成品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总质量的比值。
重要性:
流动性:水灰比过大,浆体流动性强,但容易分层,泌水;水灰比过小,浆体粘稠,难以施工。
强度和耐久性:水灰比过高会降低浆体强度,增加孔隙率,导致预应力筋腐蚀破坏的风险增加。
压实性:水灰比明显,可保证浆体充分密实,防止空洞或离析。
第二,规范要求的水灰比范围
按照不同的标准和成品材料类型,水灰比要求如下:
1. 普通水泥基浆料
公路桥涵施工工作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
水灰比宜为 0.40~0.45,且不得超过 0.50。
加入减水剂时,水灰比可降至 0.35 下面,但是需要通过测试来验证流动性。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18):
水灰比宜为 0.40~0.45,不得超过 0.45。
2. 高特性浆料(掺矿物掺合料或外加剂)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T 15-116-2019):
水灰比宜为 0.26~0.28(使用减水剂时)。
流量要求:初始流量≥30秒,30分钟流动≤50s(根据《公路工程水泥和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T 0507测试)。
预应力孔道灌浆剂(JC/T 986-2018):
水灰比为 0.27~0.29 抗压强度为28d≥抗折强度50MPa≥10MPa。
第三,调整水灰比的原则
1. 根据成品材料的特性进行调整
水泥品种:
普通硅酸盐类物质水泥:水灰比可以按照标准上限取值(例如0.45)。
为了控制收缩,低热水泥或硫铝酸性物质盐类物质水泥:水灰比需要降低(例如0.30~0.35)。
外加剂类型:
掺合减水剂(如聚羧酸性物质系统):在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同时,水灰比可降至0.25~0.30。
与膨胀剂(如钙矾石)混合):为了补偿收缩,水灰比需要适当提高(例如0.35~0.40)。
2. 根据施工作业环境调整
气温:
受热环境(≥30℃):防止浆体过快凝固,水灰比降低0.02~0.03。
低温环境(≤5℃):提高水灰比0.02~0.03,提高流动性,但需要加强保温措施。
孔道尺寸:
细孔(内径50mm):降低0.02~0.03的水灰比,确保浆体通过。
弯孔:适当提高水灰比0.02,减少摩擦阻力。
第四,控制水灰比的方法
1. 精确计量
利用微电子秤称量水和胶凝成品材料,误差≤±1%。
防止使用经验估量或体积法,防止级配合比偏差。
2. 搅拌工艺
搅拌时间:强制搅拌机≥三分钟,确保一致性。
搅拌顺序:先加水和外加剂,再加胶凝成品材料,最后加矿物掺合料(如有)。
3. 流动性检测
流动锥法:根据《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T 0507测试,初始流动10~17秒,30分钟流动。≤20s(高特性浆料)。
跳台法:根据《水泥胶砂流量测定方法》GB/T 2419测试,流动性≥180mm(普通压浆)。
水灰比例异常的作用及处理
1. 水灰比过大
问题:
分泌水分,离析,造成孔顶空洞。
降低强度,28d抗压强度可降低20%~30%。
收缩增加,预应力损失增加。
处置:
加入适量膨胀剂(如铝酸性物质钙)补偿收缩。
增加二次压浆或真空辅助压浆工艺。
2. 水灰比过小
问题:
浆体粘稠,泵送困难,造成孔道堵塞。
气泡难以排出,压实性下降。
处置:
加入减水剂(如萘系或聚羧酸性物质系统)提高流动性。
适当提高搅拌速度或增加搅拌时间。
典型的工程案例六
1. 跨海大桥预应力孔道压浆
环境条件:加热(35℃)、高湿(85%RH)、强腐蚀破坏性(海水环境)。
控制水灰比例:
水泥+聚羧酸性物质减水剂采用硫铝酸性物质盐,水灰比为0.28。
加入0.5%硅灰提高耐久性,流动性12s(初始)、18s(30min)。
功效:28d抗压强度62MPa,抗Cl-渗透性≤500C(电通量法),满足50年的设计寿命。
2. 某城市高架桥预应力箱梁压浆
通道特点:弯曲半径小(R=1.5m)、内径40mm。
控制水灰比例:
普通硅酸盐类物质水泥+萘系减水剂,水灰比为0.38。
加入0.1%引气剂提高和易性,流动15s(初始)、22s(30min)。
作用:压浆压实度检测合格率为100%,无空洞或离析现象。
七、
根据成品材料的特点、施工环境和规范要求,综合确定后张法预应力压浆料的水灰比,典型范围为0.26~0.45。主要控制点包括:
优先选用高特性浆料,水灰比可降至0.26~0.28。
水灰比显著性是通过流动性试验验证的,防止泌水或堵管。
粘结真空辅助压浆或智能压浆技术,提高压实性。
对水灰比和施工作业参数进行严格备案,作为质量追溯依据。
水灰比显著控制是保证预应力结构和持久性的核心措施,最佳配合比应在施工前通过试验确定,并在施工过程中动态调整。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