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彩色混凝土是一种生态路面成品材料,兼具吸水性、透气性和景观功能。专为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设计。混凝土内部依据特殊工艺产生持续孔隙,进行降水渗入和净化。具体剖析:
1、定义和核心特征
彩色混凝土由粗骨料(石)做成、水泥、水与少许添加物混合而成,没有细骨料(如砂),依靠粗骨料表面的水泥浆层析粘接产生多孔结构。其主要特征包括:
高吸水性:孔隙率15%-25%,透水率31-52升/米/钟头(约为水泥混凝土的50-100倍),能快速渗入降水,抑止内涝。
生态:降低地表径流,添充地下水;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和颗粒物,减少PM2.5浓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比一般路面低5-8℃)。
景观结合:可搭配不同颜色(如氧化铁红、钛白粉遮盖石料)和花纹图案,提高公园的视觉美感。
持续性:抗压强度可达15-30MPa(达到人行道、广场荷载规定),使用期限为10-15年。
二、结构组成与分类
1. 结构组成
粗骨料:粒度5-10mm(普遍石灰岩、石灰岩),占60%-70%,产生架构支撑。
水泥:一般粉煤灰水泥(强度等级在42.5之上),粘合石料表面。
添加剂:增效剂(如硅灰、煤灰):提高粘接强度,降低水泥用量。
减水剂:提高流动性,确保现场作业的粘合力。
添加物(化合物系、酞菁系):授于路面颜色(如红色、灰色、绿色)。
2. 分类按强度等级:
C15-C20:适用人行道、自行车道(负载)≤2吨/平米)。
C25-C30:适用轻形车行道、广场(荷载)≤5吨/平米)。
透水系数:
高透型(≥5mm/s):用以降水集中区(如南方多雨城市)。
中透型(2-5mm//s):用以北方或半干旱地区。
三、基本功能和生态价值
1. 降水管理:
迅速渗入降水到地底,减少地表径流(渗入率是一般路面50倍),减少城市排水系统压力。
添充地下水(每平米透水路面每年填补地下水约100-200升)。
2. 净化环境:
孔隙构造吸收降水里的悬浮物、重金属和一些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物质的去除率可达60%-80%)。
减少地表温度(孔隙中的空气流动产生热量,抑止热岛效应)。
3. 减噪防滑:
多孔结构吸收车辆/路人的噪声(降噪效果做到3-5声贝)。
表面摩阻≥0.6(雨天防滑特点优于一般混泥土)。
四、现场作业生产流程
1. 底层解决
清除底层(土壤或碎石层)残余物,压实度≥95%(重型压路机奔走3-5次),确保工整无松动。
底层应设10-15cm厚级配碎石层(粒度10-30mm),以提高吸水性和荷载分散能力。
2. 模板架体
采用木模或钢模架构边模,高度和设计路面深层一致(一般8-15cm),模版里侧涂脱膜剂(如机油稀释剂)。
3. 搅拌与摊铺
成品材料配合比(案例):水泥:粗骨料:水:添加物=1:12:0.3:0.02(质量比)。
拌和要求:强制搅拌机搅拌3-5分钟,确保水泥浆包囊石料表面一致(拌和物塌落度维持在30-50mm)。
铺装深层:人行道8-10cm,广场10-15cm。铺装后,用刮刀找平,随后拆换平板振动器轻震动(避免过度震动导致孔隙阻塞)。
4. 表面解决
用提浆辊滚压2-3次,使表面水泥浆一致遍及,产生1-2mm粗厚致密层(避免孔隙过多曝露造成堵塞)。
取代铺装彩色脱模粉(用以压模纹理设计),提高景观效果。
5. 保养与割缝
保养:涂塑料膜或草垫,保持湿润保养7-14天(冬天需涂保温)。
切割缝:当混凝土强度做到25%(约3-5天)时,切割变形缝(间距4-6m,缝宽5-8mm,深3-5cm),密封弹力密封胶(如聚氨酯胶)。
5.用以情境与设计要点
1. 典型用以情景
人行道与绿道:公园主园路、滨水步道、登山小道。
广场及活动区:儿童游乐园、健身广场、露天剧场。
停车场及自行车道:生态停车场、慢行系统。
2. 设计要点
坡度操作:人行道坡度1%-3%(有益于排水),广场坡度0.5%-1%。
色彩搭配:依据公园主题挑选颜色(如健身区红色彩色混凝土、生态湿地区绿色)。
与雨水花园融合:在透水路面低洼处设定雨水花园(栽种耐湿植物),进一步提高雨水净化水准。
六、维护与常见问题
1. 日常维护
每年用高压清洗设备清理1-2次(修补吸水性),准时清除表面沉渣(避免阻塞孔隙)。
环氧砂浆可修补部分毁坏(颜色应与原地面匹配)。
2. 难题与解决
孔隙阻塞:初期植被枯枝、粉尘堆积造成吸水性减少(应及时清理)。
表面脱落:水泥浆强度不足或维护不当(需提高配合比与维护工艺)。
冻融毁坏:北方严寒地区需要添加抗冻剂(如引气剂),以提高抗冷水准(F200之上)。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