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砖空鼓专用胶水修复现场操作技术是一种微创修复技术,针对地砖与基层之间的空鼓(地砖与粘结层之间的间隙去除)。根据注射专用胶水,可以修复地砖与基层之间的附着力,防止地砖松动、脱落或拱起。详细说明无损现场操作流程和关键步骤。
现场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1. 准备成品材料和工具
特殊胶水:选择低粘度、高粘接强度的空鼓地砖特殊胶水(如EP树脂或聚氨酯),需要明确固化时间、粘接强度等数据(参考产品说明书)。
配套工具:
钻头工具:小电钻配金刚石钻头(Φ3~5mm);
注射装置:手动补胶枪或低压电动注胶机;
清洁工具:吸尘器,吹风机(或压缩气体喷枪)、硬毛刷;
辅助工具:记号笔,美工刀,手套,护目镜。
2. 空鼓检测和标识
检测方式:
敲击方法:用金属锤轻敲地砖,若发出“空”声,则为空鼓(实心声表示粘结良好)。
红外线热像仪(可选):空鼓区域(由于气体隔热,空鼓区域的温度略低于正常粘接区域)应根据温度差异进行鉴别。
标识类别:用标记笔或贴纸标记空鼓地砖的位置和类别(需要涂在整个空鼓区域,防止遗漏)。
第二,打孔定位(关键步骤)
1. 打孔位置
在空鼓地砖的四个边缘或中心区域打孔(防止在瓷砖图案、接缝或边缘缺陷处打孔,防止损坏表面或扩大损坏)。
打孔次数:每块空鼓地砖至少钻2~4个孔(根据空鼓面积调整,确保粘合剂能够一致地涂在空鼓区域)。
2. 打孔参数
直径:Φ3~5mm(略小于补胶针管直径,保证密封)。
深度:钻到底层表面(约2~3mm深),防止渗透到底层(如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层)。
清理打孔和基层
1. 清洁孔内杂质
用吹风机(空调档)或吸尘器清除打孔内的烟尘和碎渣,保证补胶通道畅通(如果孔内有残渣或碎石,用硬刷清洗)。
2. 潮湿底层(可选)
如果底层太无水(例如混合砂浆含水量<5%),用喷壶喷洒少量清水湿润表面(提高特殊胶水的渗透性,但要防止明水残留,否则要等到完全无水后再现场操作)。
四是专用胶粘剂的制备和灌注。
1. 配制黏剂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级配合比例混合A、成分B(例如,成分EP树脂专用胶一般为3:1或4:用电动搅拌机以300~500r/min转速搅拌3~5分钟至一致无气泡(防止手动搅拌引入过多气体)。
操作要点:准备量应根据空鼓面积估算(防止消耗),混合后应在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内用完(一般30~60分钟,加班后粘合剂会干燥无效)。
2. 灌注操作
接合设备:将补胶针插入打孔处,接合手动补胶枪或低压电动注胶机(压力控制在0.1~0.3MPa,防止高压导致粘剂从打孔中溢出过多)。
缓慢补胶:逐渐从地砖一角推广补胶枪活塞,使专用胶从针管注入空鼓区域(观察附近打孔是否有粘合剂溢出,如果胶水泄漏,说明该区域已经充满)。
分段灌注:如果空鼓面积较大,需要间隔10~15分钟。粘合剂基本渗透后,在未圆润的区域补充(确保粘合剂完全密实,空鼓完全深)。
第五,干固和清洁
1. 凝固时间
常温(25℃)下一般2~4小时(胶体表面基本硬化,可承受轻载践踏)。
完全干燥:24~72小时(低温需增至7天),达到设计粘结强度(参照产品说明)。
2. 清理残余
固化后,用美工刀或砂纸清理溢出地砖表面的胶渍(EP树脂用酒精擦拭,聚氨酯用专用清洁剂擦拭),防止胶渍作用表面。
第六,质量验收
1. 敲打复诊
用金属锤轻敲修复后的地砖,如果声音修复“实心”状态(与正常地砖声音一致),则表明空鼓已经修复。
2. 践踏检测
轻踩地砖没有“空声”或松动,说明专用胶水已经完全密实了空鼓区域,并且恢复了附着力。
操作要点七
1. 判断空鼓水平:
如果地砖已经严重松动、翘起或脱落(空鼓面积>单块砖的1/2),需要撬起重铺,专用胶难以解决结构型的难题。
如果空鼓有明显的裂缝(总宽度)>2mm),首先要修补裂缝,然后处理空鼓。
2. 打孔操纵:
打孔位置应绕开瓷砖图案或拼接缝,以防损坏地砖表面;直径不宜过大(防止损坏地砖强度)。
3. 环境控制:
现场工作温度建议5℃~35℃(低温提高凝固时间,遇热时减少工作间距);
湿冷底层需选用水性专用胶(如“水性环氧空鼓修补胶”),防止一般胶因吸湿而导致粘接无效。
4. 压力控制:
灌注压力≤0.3MPa(防止高压造成粘剂从打孔中溢出过多或损坏地砖),均速低压灌注更多。
5. 维护:
戴上手套、面罩、护目镜,防止与皮肤接触或吸入挥发物(EP树脂可引起过敏,有机溶液有毒)。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