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性裂纹修复胶是专用于修复砼、砖石等结构中贯穿性裂纹(即从构件一侧贯通至另一侧的裂纹)的胶黏剂,能恢复结构整体性、预防渗漏、增加承载能力。其核心作用是通过灌注密实裂纹内部空间,达到粘结、密封和补强的效用。贯穿性裂纹修复胶的具体应用方法及操作要点。
一、适用范围与裂纹特征
1. 适用裂纹类型
贯穿性裂纹:宽度通常为0.1~3mm(过宽需粘接其他加固措施),从构件一侧完全贯通至另一侧(如砼基层墙体、楼板、梁柱的贯穿裂纹)。
深层裂纹:裂纹深度超过表层可见范围,需灌注胶液渗入至内部。
静载裂纹:由长期荷载或沉降引起的非活动性裂纹(若裂纹仍持续扩展需先采取止裂措施)。
2. 典型用于场景
建筑结构:砼楼板、基层墙体、梁柱的贯穿性渗漏裂纹;
桥梁隧道:桥面板、隧道衬砌的结构性裂纹;
水利设施:水池、堤坝的防渗修复;
工业设备:砼地基结构、钢结构的贯穿性损伤。
二、成品材料与工具准备
1. 修复胶选择
需根据裂纹宽度、环境条件及补强需求选择专用修复胶,常见类型包括:
EP树脂类修复胶:高强度、持久性好,适合承重结构(如梁柱)的补强;
改性环氧类修复胶:添加柔性成分(如聚氨酯),适合活动性较小但需抗变形的裂纹;
高渗入性环氧胶:低黏度(黏度<500mPa·s),适合微细裂纹或深层渗入。
2. 配套工具
钻孔设备:冲击钻(配Φ10~14mm钻头)或电锤;
压力灌注设备:手动压力泵(手动注射器)、电动压力泵(气压或液压);
封缝成品材料:快干环氧胶泥、聚氨酯密封胶或水泥基封缝剂;
辅助工具:钢丝刷、吹风机(或吸尘器)、量杯、手套、防护眼镜。
三、施工作业步骤详解
步骤1:裂纹检测与标记
定位裂纹:用裂纹观测仪或肉眼确定裂纹走向、宽度及贯穿情况(可用放大镜辅助观察微小裂纹)。
标记范围:沿裂纹两侧各延伸10~20cm标记封缝区域(保证封缝胶涂覆裂纹周边,预防灌注时漏胶)。
步骤2:基层处置
干净裂纹:用钢丝刷或硬毛刷清扫裂纹内粉尘、松散颗粒及油脂污染物;若裂纹内有积水,需用电吹风烘干(或自然晾干至完全无水)。
抛光封缝区:用角磨机或砂轮机将封缝区域(标记范围内)的砼表层抛光粗糙(去除浮浆、脱模剂),增大封缝胶粘结面积。
步骤3:封缝处置
配制封缝胶:按制品说明配制快干环氧胶泥或聚氨酯密封胶(通常A:B=2:1或1:1),搅拌一致至无色差。
封堵裂纹表层:用抹刀将封缝胶一致涂抹在标记区域内,深度约3~5mm,宽度涂覆裂纹两侧各5~10cm;若裂纹较宽(>5mm),可先用环氧砂浆预填部分宽度,再封缝(保证封缝胶与砼粘结牢固)。
固化等待:封缝胶需完全固化(通常2~4小时,常温下)后再进行灌注,预防漏胶。
步骤4:钻孔埋管(关键步骤)
钻孔位置:沿裂纹走向两侧交替钻孔(预防钻孔在同一垂直线上),孔距20~30cm,孔深为裂纹深度的2/3~3/4(若裂纹深度未知,钻孔深度建议≥50mm)。
钻孔直径:根据灌注设备选择钻头(通常Φ10~14mm,需略小于灌浆嘴外径)。
埋入灌浆嘴:将塑料或金属灌浆嘴(带单向阀)插入钻孔,保证嘴体与砼紧密触碰(可用封缝胶固定嘴体周边,预防漏气)。
步骤5:配制修复胶
严格按级配合比例混合:将A组分(树脂)与B组分(硬化剂)按说明书重量比(通常为3:1、4:1或5:1)倒入洁净容器中,用电动搅拌器以300~500r/min转速搅拌3~5分钟,直至色泽一致无气泡(预防手动搅拌引入过多空气)。
操作要点:
配制量需根据裂纹体积估算(预防浪费或不足);
混合后需在30~60分钟内用完(相应时间以制品说明为准,超时胶液会固化失效)。
步骤6:压力灌注
接合设备:将灌注枪或压力泵与灌浆嘴接合,保证管路密封无漏气。
低速灌注:启动压力泵(初始压力控制在0.2~0.5MPa,预防高压导致封缝胶爆裂),缓慢注入修复胶;观察相邻灌浆嘴是否有胶液溢出(若相邻嘴溢胶,说明该段裂纹已充满)。
分段灌注:从裂纹一端开始,逐个灌浆嘴灌注(每灌注完一个嘴,立即用封缝胶封堵嘴口,预防回流);若裂纹较深或宽度较大,需多次补灌(间隔10~15分钟待胶液初步渗入后再补)。
终止条件:当所有灌浆嘴均溢胶且压力稳定(不再下降),或灌注量达到估算值的90%以上时,停止灌注。
步骤7:固化与清扫
固化养护:修复胶需在常温下固化(通常24小时达到初步强度,7天达到最终强度);固化期间预防水浸、振动或外力冲击(若环境气温<5℃,需采取加热措施,如电热毯涂覆)。
清扫残留:固化后拆除灌浆嘴,用砂轮机或抛光机切除多余封缝胶;清扫表层残留胶渍(可用溶剂擦拭,如环氧胶用酒精,聚氨酯胶用专用干净剂)。
步骤8:质量验收
表观检测:修复区域应平整无凹陷,封缝胶与砼粘结牢固无脱落。
渗入验证:可通过超声波检测或钻孔取样观察裂纹内部是否完全密实(胶液应充满裂纹全截面,无气泡或空隙)。
强度测试:承重结构需通过回弹仪或取芯试验检测修复后强度是否达标(需符合原规范标准)。
四、操作要点
1. 裂纹宽度适配:若裂纹宽度>3mm,需先用环氧砂浆预填部分宽度(减少修复胶使用量并提率),再灌注细缝部分。
2. 环境控制:施工作业环境气温建议5℃~35℃(低温会增加固化时间,受热可能导致胶液过快固化而无法渗入)。
3. 压力控制:灌注压力不宜过高(一般≤0.5MPa),预防封缝胶爆裂或砼结构受损(若压力持续升高且无胶液溢出,需检测是否堵塞或裂纹未贯通)。
4. 保护:施工作业人员需佩戴手套、面罩、防护眼镜,预防触碰表皮或吸入蒸发物(EP树脂可能致敏,有机溶剂有毒性)。
5. 配套措施:若裂纹仍存在活动性(持续扩展),需先采用碳纤维布加固或钢板粘贴等补强措施,再灌注修复胶。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