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地板裂缝修补灌注胶通常是环氧树脂的双组分胶,具有粘度低、渗透性强、固化后强度高、粘结性好的特点,能有效修复混凝土地板裂缝,恢复结构整体性。相关介绍:
特点
1. 液体易施工:液体状,便于修复混凝土细小裂缝,可以通过低压注胶等方式轻松注入裂缝。
2. 固化收缩:不含挥发性溶剂,固化时基本不收缩,可以保证修补后裂缝的密实性和整体性,防止产生新的裂缝。
3. 高粘结强度:固化后粘结强度高,可将裂缝两侧的混凝土牢固粘结,有效恢复混凝土地板的结构强度。
4. 韧性好,机械韧性好: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变形和外力冲击,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开裂或脱落。
5. 具有良好的耐介质性能:对水、油、碱、稀酸介质有良好的抵抗力,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保证长期的修复效果。
施工方法
1. 裂缝清洗:利用高压空气清洗、钢丝刷清洗等方法,彻底清除裂缝中的灰尘、杂物和松动颗粒,保证修复材料与裂缝墙面的良好粘结。
2. 裂缝标注及定位:利用专业测量工具对裂缝进行精确标注,确定修补范围及注胶孔位置,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依据。
3. 工具和材料准备:根据裂缝的宽度、深度和修复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如低压注胶器、注胶底座、注胶、密封胶带等,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4. 注胶器的安装和调试:根据裂缝的特点,选择低压注胶器,确保修复材料能均匀稳定地注入裂缝。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准确称为注胶的主剂和固化剂,并充分搅拌混合,确保修复材料性能稳定可靠。
5. 埋设注胶底座和裂缝封闭:根据裂缝宽度确定注胶底座在裂缝交叉处、较宽处、端部和裂缝穿透处的间距。当裂缝宽度小于1毫米时,注胶底座之间的间距为350-500毫米。;当裂缝宽度大于1毫米时,间距为500-1000毫米。在注胶底盘上涂一层厚约1毫米的环氧树脂密封胶,在预定位置粘贴注胶底座。在裂缝两侧涂一层均匀连续的密封胶,形成一个封闭的注胶腔。密封胶的涂抹宽度应适当大于裂缝宽度,以确保修复材料在注胶过程中不会泄漏。
6. 低压注胶过程控制:将低压注胶器准确插入注胶底座,启动低压注胶器手柄,使填缝剂以低压方式均匀注入裂缝。根据裂缝的宽度、深度和修复要求,准确控制注胶量,低压注胶器注满后会自动停止。但为了保证修复效果,可以适当增加注胶量,形成一定的压力储备。如果在注胶过程中发现修复材料流动不畅、堵塞或泄漏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注胶并检查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疏通管道、更换注胶器或重新封闭裂缝的措施。
7. 固化和质量检查:修复材料注入裂缝后,应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固化。在固化过程中,应防止修复部位受到外力或干扰,以确保修复材料得到充分固化,达到最佳性能。灌浆后,应全面检查修复效果。检查内容包括裂缝的密封、灌浆的饱满度和修复区域的强度。发现的质量缺陷,如局部未密封、灌浆不饱满等。,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重新密封和灌浆。
注意事项
1. 选材:选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灌注胶,保证修补效果。
2. 施工环境:施工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止施工在受热、高湿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进行。一般灌胶的最低使用温度为5℃。如果温度低于这个温度,应采取必要的加热措施。
3. 施工时间:灌注胶固化时间受温度影响较大,施工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合理安排。
4. 保护:施工过程中应佩戴手套、口罩等必要的保护用品,防止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气体。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