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准备工作
清洁路面:用扫帚、吹风机等工具清洁待修复路面的杂物、灰尘和松散颗粒,确保路面干燥整洁。如果路面有油渍、水渍等。,需要特殊处理,比如用洗涤剂清洗干燥。
标记修复区:根据路面损坏的范围和形状,用粉笔、油漆等工具在路面上标记需要修复的区域,以准确控制修复材料的用量和施工范围。
准备工具:准备好铁锹、耙子、压实工具(如平板夯、压路机等)所需的工具。、量具等。
2. 填补材料
取出冷补料:打开沥青冷补料的包装,根据修复区的大小和深度,取出适量的冷补料。如果冷补料在储存过程中结块,在使用前需要将其破碎并搅拌均匀。
填充修复区:将冷补料倒入标记好的修复区域,用铁锹或耙子均匀铺设在路面上,使其填充整个修复区域,略高于路面表面。深坑可以多次填充冷补料,每次填充后初步压实,以保证材料的充实。
3. 压实成型
初步压实:使用平板夯或小压路机等工具对填充的冷补进行初步压实。从修复区域的边缘开始,逐渐向中间压实,确保冷补与路面紧密结合,消除材料中的缝隙。压实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压实力和速度,避免冷补被挤出修复区域。
进一步压实:在初步压实的基础上,使用压路机等大型压实设备进一步压实修复区域。压路机应沿修复区域的长度方向来回碾压,每次碾压重叠一定宽度,一般为压路机轮宽的1/3。 1/2。碾压次数取决于修补区的厚度和冷补的性能,一般需要碾压3 5次,直至修补区表面平整、密实,与周围道路齐平。
边缘修整:压实后,检查修复区域的边缘是否整齐。如果冷补料溢出或边缘不均匀,用铲子或刮刀修剪边缘,使其自然与周围道路连接。
4. 质量检查
外观检查:观察修复区域表面是否光滑致密,是否有明显的裂缝、坑洼或松动。修复区域的颜色应与周围道路基本一致,无明显色差。
平整度检查:用3m尺或平整度检测器检测修复区域的平整度。平整度偏差应符合相关道路施工规范的要求,一般不超过3 5mm。
压实度检查:修复区的压实度采用灌砂法、环刀法或核密度计检测。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95%。
5. 清理现场
清洗工具:清洗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如铲子、耙子、压路机等。,并去除附着在工具上的冷补料和杂物。刷子、铲子等工具可以用来清洗难以清洗的零件,少量汽油或专用清洗剂可以用来清洗。
清洁路面:用扫帚或吹风机等工具清洁修复现场周围散落的材料和灰尘,保持路面干净整洁。将清理好的杂物收集到垃圾袋中,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所进行处理。
在使用沥青冷补料时,还应根据不同的温度条件和路况,选择合适的冷补料型号和施工方法。同时,为了保证修复质量,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施工。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