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混凝土修补料是一种能快速修复混凝土结构损坏的材料,其使用方法:
施工准备
材料准备
根据结构损坏情况和设计要求,准确计算所需快速混凝土修补料的用量。仔细检查修补料的质量证明文件,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准备好适量的清洁用水,水质应符合工程用水要求。
工具准备
准备好搅拌机、抹刀、刮板、靠尺、养护塑料薄膜、扫帚、钢丝刷等工具。搅拌机用于充分搅拌修补料,抹刀和刮板用于涂抹和找平,靠尺保证施工平整度,养护薄膜用于后期养护,扫帚和钢丝刷用于基层处理。
人员准备
组织专业的施工人员,并对其进行技术交底,使其熟悉施工流程和质量要求。
基层处理
清理:用扫帚将受损部位的灰尘、杂物清扫干净,再用钢丝刷清除松动部分,保证基层表面干净整洁,无杂物。
修补:较大孔洞、凹陷部位,用钢丝刷或打磨机处理周边,使其平整。若基层存在裂缝,需先进行灌缝处理,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展影响修补效果。
湿润:用清水冲洗基层,使其充分湿润,但不能有积水。湿润基层可增强修补料与基层的粘结力,避免出现空鼓现象。
材料配制
配料: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水灰比,称取修补料和清洁用水。一般水灰比在0。18 0。22之间,具体数值依材料特性而定。准确配料是保证修补料性能的关键,水灰比过大,修补料强度降低;水灰比过小,流动性差,难以施工。
搅拌:将称好的水倒入搅拌容器,再加入修补料,用搅拌机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修补料无结块、无干粉,搅拌后的浆体应均匀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修补施工
薄层修补:小面积磨损、麻面等薄层病害,可直接用抹刀将搅拌好的修补料涂抹在受损部位,厚度控制在1 2厘米。涂抹时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用力压实,使修补料与基层紧密结合。
厚层修补:较大面积损坏或深度较深的部位,需分层修补。第一层修补料涂抹厚度控制在3 5厘米,用抹刀压实后,等待初步硬化(一般为1 2小时,具体看环境温度和材料特性)。第一层硬化后,进行第二层涂抹,厚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操作方法与第一层相同。每层修补料涂抹间隔时间需严格按说明书要求,避免出现层间分离。
养护
覆盖养护:修补完成后,及时覆盖养护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过快。薄膜应覆盖严密,避免出现缝隙导致水分流失。
洒水养护:在常温下,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前3天应保持薄膜内湿润,可定期洒水。养护期间避免重物撞击和人员踩踏,保证修补料充分硬化和达到设计强度。
注意事项
材料储存: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储存温度一般为10℃ 30℃,注意保质期,过期材料不得使用。
防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烫伤(若涉及加热等操作)。施工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使用搅拌机等设备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触电等事故。
施工环境:施工环境温度宜在5℃ 35℃之间,温度过低会使修补料固化缓慢,过高则可能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性能。同时,要避免在雨天、大风天气施工,防止雨水冲刷未固化的修补料或灰尘等杂质混入。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操作,每道工序完成后检查质量,确保修补效果符合要求。若发现修补料有质量问题或施工不当,应及时处理。
Copyright © 2002-2020 备案号:豫ICP备20012106号-5
服务热线